• 人物篇

李煜瀛

 

李煜瀛(1881年5月29日-1973年9月30日),字石曾,笔名真民,石僧,晚年自号扩武,河北高阳人。李鸿藻第三子。1906年与张静江一起发起世界社,创办《新世纪》杂志[1]。同年加入同盟会[1]。1911年回国,参与组织天津同盟会,出版《民意报》,次年又参与发起进德会及社会改良会[1]。1920年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1]。继而又在法国里昂创办中法大学分校,任理事长及兼代校长[1]。1924年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5年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1]。1928年任北平临时政治分会主席,北京大学校长,1929年为北平研究院院长[1]。抗战期间奔走欧美,从事国民外交[1]。1945年后再次主持北平研究院工作,1948年任总统府资政[1]。1949年移居海外,后赴台定居[1]。中国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曾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早年曾发起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法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22年10月
学校接教育部令,主要内容是:“近年以来,国中普通教育程度不无欠缺,自非设法提高,无以应时势之需要,故造就师资,宜有专设之师范大学。查该校开办较早,并有各种研究科之设置,亟应先就该校开始筹备。除由本部敦聘教育界耆宿范源廉、袁希涛、李煜瀛等及指派专员外,并由该校先行推定教授一人;组织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并由教育部制定《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章程》,制定《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细则》。所有就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筹备北京师范大学一切事宜,均由该委员会负责。”
1922年10月
教育部函袁希涛、李煜瀛,敦请担任筹备北京师范大学事宜。
1922年11月
筹备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决:(1)公推李石曾(李煜瀛字石曾)为临时主席;(2)公推范静生(范源廉字静生)为本会委员长;(3)推荐范静生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
1924年6月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第12届学生毕业,这是“高师改大”后第一届毕业生,计有教育研究科27名,国文系27名,英文系33名,数理系25名,理化系28名,博物系19名,共159名。校长范源廉主持典礼,教育总长张国淦,学校董事熊希龄、张伯苓、陈宝泉、邓萃英、王祖训、李煜瀛等出席仪式。
1925年8月
北京各大学代表在中央公园开会,推举李泰棻、王世杰、李煜瀛、易培基、熊希龄等为代表向政府交涉,援助女师大。
1928年7月
南京国民政府会议议决,北平国立各校合组为“国立中华大学”,以李煜瀛为校长,李书华为副校长。
1928年9月
国民政府议决国立中华大学改称为国立北平大学(包括北京大学等各校),并通过《北平大学区组织大纲》(大学区管辖河北、热河两省及天津、北平两特别市),李煜瀛仍为北平大学校长。
1928年11月
北平国立九校与俄文法政专校、天津北洋大学、保定河北大学合并为国立北平大学,改组为11个学院和5个附小。李煜瀛为校长,李书华为副校长。我校改称国立北平大学第一师范学院,聘黎锦熙为院长,旋辞职,并请林砺儒、李顺卿、曾绍舆为临时院务委员会委员,林砺儒为主席。后改聘张贻惠为院长。女师大改称国立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李书华代理院长。附属中学、小学、蒙养园又改隶北平大学,继续聘任林砺儒为附属中学主任,韩定生为附属小学主任,欧阳晓澜为附属女子中学主任,孙世庆为附属女子小学主任,另聘李光华为附属蒙养园主任。
1930年2月
国民政府任命李煜瀛为北平师范大学校长,在其未到任前,派李蒸代理。
1930年2月
师大学生会开会议决,致电李煜瀛,欢迎其任校长;派程陶勋、李绍膺为学生会代表,持欢迎函赴津,迎接李蒸到校担任代理校长。
1930年2月
赴津学生会代表谒见李蒸,希望他尽早到校主持工作。李蒸表示代理校长责任重大,本人能力薄弱,学校事宜必须与李煜瀛面谈。李蒸致电李煜瀛,要求面谈学校事宜,李煜瀛复电请李蒸不要南下,早日到职。
1930年2月
李蒸致电教育部、李煜瀛,致函教职员,呈报就任代理校长职。
1930年2月
李蒸到校就职,与各科主任谈话,并决定待学校正式上课后,即赴沪会晤李煜瀛,磋商学校发展方针。
1930年3月
李蒸赴南京、上海,与校长李煜瀛商议改进校务办法,并亲自到国民政府有关部门争取经费。教育部部长蒋梦麟曾表示同意考虑每月向师大增加经费6万余元。
1930年3月
李煜瀛致函教育部长蒋梦麟,因学校已有负责人,请辞校长职。
1930年3月
学生自治会分别致电李煜瀛、教育部:请李煜瀛力争经费,以解救学校困难,并请其早日到校主持学校工作;请教育部增加学校经费。
1930年8月
李蒸致电教育部、李煜瀛,请求辞代校长职。
1930年9月
各系主任署名致电李煜瀛,为维持学业,请尽快筹集经费电汇到校。
1930年12月
校长李煜瀛、代理校长李蒸辞职。教育部令总务长徐金湶偕同校务会议维持校务。
1930年12月
师大校长李煜瀛辞职,国民政府任命易培基为校长。
1930年12月
学生自治会决议,内容为:致电教育部,敦请易培基就职;派代表见李煜瀛,请代为劝驾;在易未到任前,请学校切实维持校务等。
1931年9月
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李煜瀛发表关于和平救灾的讲演,徐炳昶在典礼上说明校务进行情况,李建勋讲解教育为必修科目的学分情况及研究院的发展,黎锦熙说明师大与其他大学的区别,刘拓演说理学院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