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徐炳昶

 

(1888-1976)河南唐河人。字旭生,笔名虚生、遯庵。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在巴黎大学留学,在北大讲授西洋哲学史,近代哲学史,法文讲读。参加考查团前还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长(1926年8.27—1927年5.1)。参团后任考查团中方团长。为协调团中的各项工作和与地方当局的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28年12月17日离开新疆取道西伯利亚返回北平(29年1月初到),向理事会汇报成果,并申请延长考察期限。回来后出版了“斯文赫定小传”和《徐旭生西游日记》,后者对考查团沿途的工作,当地的风土民情和社会状况都有细致的记载。后来先后任北平女子师大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受此次考察的影响,后来他一直致力于史前研究和考古研究。1935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的考古组主任。1948年,任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所长。是一名德高望重的学者。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26年3月
教育部核准女师大组织大纲。同日,女师大评议会成立,票选马裕藻、许寿裳、陈启修、林语堂、徐炳昶、戴夏、文元模、郑奠、周树人、张泽、赵廷炳11人为评议员。
1929年1月
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即女师大)院长徐炳昶在校举行就职典礼。
1929年2月
徐炳昶到校讲演,介绍赴西北考察的情况。
1929年12月
教育部批准北平大学第二师范学院改称国立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徐炳昶为院长。
1930年1月
因女附中附属问题发生风潮,师生分别致电教育部,反对改隶;学生家长致电教育部,认为没有改隶的必要。徐炳昶致函师生及学生家长,说明女附中隶属女师院理由。女附中学生以护校会名义拒绝执行教育部改隶命令。
1930年1月
《女师大学术季刊》创刊,徐炳昶为刊物撰写卷头语,并说明刊物名称以“约定俗成”而定。
1930年3月
女师院院务会议决议成立研究所,院长徐炳昶兼任所长,组织研究所筹委会,购买校园附近的石驸马大街乙90号,原镶红旗都督署作为研究所办公地点,并于11月迁入办公。
1930年5月
女师院聘国文系主任黎锦熙、高步瀛,史地系主任王桐龄,外文系主任王文培,教育系主任杨荫庆为研究所委员会委员,所长为徐炳昶,副所长为黎锦熙。
1930年6月
女师院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研究所宗旨为“提高本院毕业生之程度,及增进对于学术界、教育界之贡献”。徐炳昶、黎锦熙分别介绍研究所筹备经过和组成情况。研究所成立后,召开第一次全体研究会议,通过《研究所分组研究细则》,决定暂依下列八组“进行研究事业”:(1)工具之学;(2)语言文字学;(3)史学;(4)地学;(5)哲学;(6)教育学;(7)文学;(8)民俗学。各组之下又分若干细目,如语言文字学下分形音义、文法、语根、国语、土语、学史、译语、词典、译述等,教育学下分目的及原理、学制、学校、课程、教学法、学生生活、关于儿童的研究、译述等。
1930年6月
女师院学生军举行发奖仪式,徐炳昶发表演说,表彰受训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受奖学生共24人。
1930年7月
女师院举行毕业典礼,毕业生为23人。徐炳昶在致辞中希望毕业生们努力为社会服务。
1930年7月
教育部致电女师院,拨给女附中经费。徐炳昶认为教育部对院校权限划分办法对解决女附中隶属问题无补,是非不分,请教育部批准其辞女师院院长职。女师院教职员致电教育部,对拨给女附中经费问题表示异议。
1931年1月
《女师大旬刊》创刊,院长徐炳昶撰写《本刊的缘起》。
1931年2月
国务会议批准易培基辞职,同意徐炳昶为师大校长。
1931年2月
学生自治会开会议决,内容为:致电欢迎校长徐炳昶,请其在京催拨经费;拟订本校教务长标准为有高深教育研究,资望隆重,有做事能力及经验,有实际负责能力者。
1931年2月
女师院毕业生致函徐炳昶,要求改善对女附中的管理。
1931年2月
徐炳昶考察校务后,致电教育部,说明因学校积欠教职员薪金已达近40000元,而财政部仅拨3500元,无法进行校务,请求辞职。
1931年2月
教育部任命原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院长徐炳昶为国立北平师范大学校长。
1931年2月
徐炳昶再电教育部,请求辞职。
1931年2月
教育部专电徐炳昶,同意每月增拨经费5000元,请速就职。
1931年3月
徐炳昶到校视事,定期就职。
1931年3月
徐炳昶致函各机关,通告就职。
1931年6月
学生自治会联席会议决,内容是:主张两部彻底合并,并建议史地系分为历史、地理两系,两部合并必须相同系合为一系,年级相同合为一班等。请校长尽快聘定三院院长,请将文学院设于二部校址,理学院设于一部校址,教育学院设在男附中或彰仪门二部校址等。校长徐炳昶答复学生要求:两部彻底合并不成问题;划分三院问题,学校正在积极着手办理;如果经费有着,将豁免讲义费等各项费用;两部预备班无全班入本科学习的规定。
1931年8月
校长徐炳昶聘请李顺卿、李建勋、刘拓、黎锦熙、钱玄同、高步瀛、陆懋德、朱希祖、邱椿、傅铜等人为研究院委员会委员,徐炳昶兼任院长,黎锦熙担任副院长,李建勋担任教育科学门主任,钱玄同为历史科学门主任。所有委员皆为名誉职,副院长、门主任均不支薪,只是减免上课工作量2小时。
1931年9月
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李煜瀛发表关于和平救灾的讲演,徐炳昶在典礼上说明校务进行情况,李建勋讲解教育为必修科目的学分情况及研究院的发展,黎锦熙说明师大与其他大学的区别,刘拓演说理学院的前景。
1931年9月
徐炳昶公布建设学校的五年计划,内容是:厘定课程标准、充实设备、整理校舍、扩充院系。
1931年9月
我校校长徐炳昶会同北大校长蒋梦麟,邀集北平各大学校长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日办法。徐炳昶在校内召开各院长、系主任、教务长紧急会议,决议通电声讨日本侵略行径等8项。我校成立教职员对日外交交涉后援会。
1931年11月
校长徐炳昶因赴南京要求速拨经费无结果,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并致电教务长李顺卿,维持校务,表示返平后不返校。
1931年11月
因徐炳昶请辞后返平不到校,校务会议召开紧急决议,挽留徐炳昶,决议:派代表李建勋、刘拓、黎锦熙及李顺卿持函到徐宅慰问,恳请即到校;同时致电教育部速谋解决办法。教育部致电徐炳昶,表示即催拨经费,请其“毋得固辞为要。”
1931年11月
900余学生参加学生自治会召开的全体学生大会,讨论校长辞职问题。决议致电教育部,请批准徐炳昶辞职,并请派对经费有办法、在教育界和政界有声望、能发展师大、能容纳同学意见者到校任职,并提出易培基、经亨颐、张乃燕3人为候选人。
1931年11月
学生自治会开会决议,内容是:请校长本爱护学校目的,坚请辞职;请教育部批准徐炳昶辞职;就近探询教育部意见;调查研究院状况等。
1931年12月
徐炳昶辞职,校务委托教务长及各院长负责维持。
1932年3月
徐炳昶、钱玄同等教授致电国民政府及国民党二中全会,要求立即抗战,万勿阳战阴和,欺骗国人。
1934年9月
学校召开教务会议,决议事项为:改组军训组织,由教官、教务长、注册课主任组成军训委员会;研究所结束后,由校长等组织教育研究会,继续教育问题研究;备取生如志愿学习生物,可参加第二次科目考试;聘陈宝泉、徐炳昶、刘廷芳、傅铜、温源宁、马裕藻、邓萃英、查良钊、张贻惠、陈裕光等10人为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