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胡岗

 

胡岗,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比利时自由大学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I.Prigogine.回国工作后,198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至今。研究工作领域为统计物理和非线性科学。他本人及指导研究生多年从事混沌及噪声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时空混沌及其控制和随机共振方面做出了很有影响的工作。93年以来在国际刊物上发表100多篇论文,其中Phys. Rev. Lett.上共发表10多篇论文,并有2篇综述.著有2本著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物理学系

相关学科

理论物理学

相关事件

1985年4月
谢纪峰任中文系副系主任;胡岗任物理系副系主任;顾明远兼任高校干部进修班主任,马鸿儒任高校干部进修班副主任;苗中正任总务处副处长。
1986年11月
我校向国家教委申报破格提拔的6位中青年教授全部得到批准。6位教授是:林崇德、罗里波、陈木法、胡岗、杨展如、梁灿彬。
1987年9月
我校物理系中年教授胡岗被聘为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理论物理分中心一般研究员。
1988年9月
学校任命:陈银科为第二附属中学校长;梁竹健为物理系副系主任;张树田为艺术教育系副系主任。免去:胡岗的物理系副系主任职务;徐玉琴的第二附属中学校长职务。
1990年6月
我校陈木法、丁鄂江、胡岗、赵俊琳、魏群和杨以鸿(已故)6人入选国家教委科技司主编的《中国高等学校很优秀青年学者录》(第一辑)。
1991年9月
我校7项科研成果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颁发了奖状和证书。低能所黄祖洽、丁鄂江的项目“中子和稀薄气体的非平衡输运和驰豫过程”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物理系胡岗、杨国健的项目“非平衡系统的不稳定性,不稳定态的演化和势函数理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项目是:化学系陈庆华、金俗谦完成的“热光化学环加成新反应的研究”,化学系王世华、蒋盛邦、何关有、赵新华完成的“低值稀土碘化物研究”;生物系姜在阶完成的“蜱类的生物学和幼期分类学研究”,生物系张启元、魏开元完成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数学系张英伯、肖杰完成的“代数表示论中的不可分解模及其AR一分支研究”。
1991年12月
北京市教育工会等上级单位批示的北京市优秀教师名单:研究生院院长顾明远教授,郑光美教授,副系主任郑日昌副教授,低能核物理所副所长颜一鸣教授,胡岗教授,安宝生讲师,校党总支副书记贾书圣副教授,社科处处长袁贵仁副教授,实验中学一级教师李瑞敏(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胡永生。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名单: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何炳珍(女),人事处副处长呼中陶,北京师范大学工人董建,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副校长董振民。
1994年8月
经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胡岗任物理系系主任,史天一、彭芳麟、汪凯戈任副系主任。
1997年9月
赵峥任物理系系主任,杨国健、王永成、李春密任系副主任;薛纪渝任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王红旗、邓春朗任副所长,史桂英任所长助理。免去赵峥的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胡岗的物理系系主任职务,史天一、汪凯戈、彭芳麟的物理系系副主任职务,涂青云的物理系系主任助理职务,赵俊琳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1998年3月
我校物理系胡岗教授被评为1996年度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1998年7月
1996年度科技论文奖励工作圆满结束。1996年度我校被SCI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是低能所杨洪流(第二作者黄祖洽)、化学系方德彩(第二作者傅孝愿)、低能所张书东(第二作者黄祖洽)、物理系陈澍(第二作者杨展如)(各3篇);被EI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是化学系金林培(2篇);被ISTP收录论文最多的作者是数学系陈木法、环科所王飞(各2篇);SCI引证次数(他引)居全校前五名的作者分别是物理系胡岗(14次)、物理系屈支林(13次)、低能所丁鄂江(5次)、低能所杨洪流和物理系谢发根(并列,各4次)。在12个获论文奖励的单位中获奖金额最多的单位是物理系(26000元),获奖金额最多的作者是低能所杨洪流(3700元)。
1998年12月
我校共有8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得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数学系陈木法教授主持完成的“跳过程、粒子系统与特征值估计”和物理系胡岗教授主持完成的“混沌和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非线性时空系统对注入信号的响应”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学系惠昌常教授主持完成的“拟遗传代数理论”、生物系郑光美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学驯养繁殖研究”、生物系左雪明教授主持完成的“鸟类控制发声练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资源所伍永秋副教授与北京大学合作完成的“青藏高原区晚新时代以来岩溶夷平面与隆升过程研究”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系魏群教授主持完成的“钙调神经磷酸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及物理系史天一教授与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高能物理所和北京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脉冲星辐射线联过程和代参数的研究”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2年4月
学校成立教师聘任委员会,负责本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管理工作;撤销原学校专业技术聘任委员会,其职能由教师聘任委员会行使。钟秉林任聘任委员会主任,郑师渠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史培军、张健、张奇伟、陈木法、陈文博、陈光巨、陈英和、劳凯声、胡岗、高尚玉、董奇、葛岳静、赖德胜。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4年3月
学校成立“北京—香港—新加坡非线性与复杂系统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分中心”,聘任胡岗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