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李小文

 

李小文,男,中科院院士,1968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利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现任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主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专长于遥感基础理论研究,是 Li-Strahler 几何光学学派的创始人,成名作被列入国际光学工程协会“里程碑系列”,在国内外遥感界享有盛誉。主持过多项攀登、863、重点基金、NASA基础研究项目,现在是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首席科学家。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相关学科

地理学 遥感地理学 遥感与GIS

相关事件

2000年2月
我校高琼(自然地理学)、李小文(自然地理学)和戎小春(基础数学)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第二批特聘教授。
2000年4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任命谢维和为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兼);刘宝元、李小文为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2001年4月
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教授被授予“首都劳动奖章”。
2001年4月
由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李小文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及应用的核心实验——大型遥感基础实验“星—机—地遥感综合实验”完成。
2001年9月
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委员会审定,我校第二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李小文获得第三届“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
2001年9月
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行专家评审会决定,我校戴永久教授(自然地理)、齐晔教授(环境科学)、惠昌常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批准为第五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校现有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和理论物理),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张大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李小文教授(资环系)、戎小春教授(数学系)、王凤雨教授(数学系)和高琼教授(资源所)。
2001年12月
我校举行李小文教授当选中科院院士庆祝大会。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副校长史培军以及刘昌明、王梓坤、黄祖洽院士等出席庆祝大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主持庆祝大会。
2003年6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的通知》,我校13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其中文科6人,理科5人,工科2人。钟秉林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所在学科评议组如下:袁贵仁(哲学),劳凯声(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林崇德(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陆善镇(数学),陈木法(数学),李小文(地理学),何大澄(生物学(Ⅰ)),方福康(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齐晔(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3年7月
学校决定成立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虚体);撤销资源与环境学院建制。聘请刘昌明院士为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主任;学部成员为李小文、林学钰、张新时、王永炎院士和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环境科学研究所、资源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
2003年10月
王章维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瑞华、尚九玉、张胜军任副院长;李小文为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名誉院长,刘宝元任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院长;周作宇任社会科学处处长;石中英任教育学院副院长。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5年4月
以我校李小文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的创新团队获2004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研究方向为“定量遥感在多圈层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2006年11月
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副校长史培军和李小文院士的陪同下视察了我校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12月
信息学科成立50周年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赵沁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尧学,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曹国永,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小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凌永顺、刘尚合、刘昌明,副校长樊秀萍等出席大会。校长钟秉林出席会议并致辞。
2009年2月
我校16位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袁贵仁(哲学)、赵秉志(法学)、董晓萍(社会学)、杨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石中英(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董奇(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唐梓洲(数学)、冯世平(物理学、天文学)、李小文(地理学)、任海云(生物学)、狄增如(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杨志峰(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9年7月
学校与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联合成立遥感技术定量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李小文院士受聘为中心专家委员会顾问。
2011年4月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第3次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暨全球变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召开。研究院科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徐冠华院士,副主任、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镜明教授,符淙斌院士,清华大学宫鹏教授以及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安芷生院士、李小文院士、苏纪兰院士、许健民院士、曾庆存院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Richard Norgaard教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彭长辉教授、日本东京大学Masahide Kimoto教授、日本文部科学省海洋研究开发机构首席科学家Taroh Matsuno教授等出席。我校党委书记、研究院理事会理事长刘川生出席并致辞。常务副校长、研究院理事会执行理事史培军主持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