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鲁迅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有两个弟弟,字豫亭,后改为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鲁迅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后与《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的精神的发扬人。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主要作家,是中国现代小说、白话小说和近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之一。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

1919年3月
女子师范学校成立文艺研究会(由文科发起),分讲演、编辑、庶务三部,并于6月出版了《文艺会刊》创刊号。研究会成立之后的一年里,共召开讲演会24次,发表论文30篇,文艺作品80篇。女高师文艺研究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一个由女性成员组成的文学社团。文艺研究会主办的《北京女子高等师范文艺会刊》,虽然只出版了6期,但是延续时间长达6年。《文艺会刊》发表名人学者的讲演笔记,如蔡元培、李石曾、黄炎培、陈宝泉、胡适、杜威等的讲演笔记。鲁迅在女高师所作的著名讲演《娜拉走后怎样》,最早就是以讲演笔记的形式发表在《文艺会刊》第6期上。从女高师文艺研究会中,产生了一个对现代女性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女作家群:庐隐、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陆晶清等,她们是时代号召下最早的女性觉醒者,为后来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1年1月
鲁迅第一次到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小说史,任教直至1926年8月2日。
1923年10月
鲁迅到北京女高师任教。鲁迅于7月应北京女高师校长许寿裳之聘在北京女高师兼任国文系讲师,开设《小说史》课,任教至1926年8月。
1923年12月
鲁迅应女高师国文系学生组织的文艺会的邀请,发表了他在女师大的第一次讲演《娜拉走后怎样》。鲁迅通过对易卜生剧本《玩偶之家》里的女主人公娜拉的分析,指出娜拉的出走不是妇女解放的根本出路,要实现妇女解放,首先必须以“剧烈的战斗”取得平等的经济权,进而以“深沉的韧性的战斗”改革旧有的经济制度。讲演结束后,学生们连续公演《娜拉》三天,场场爆满。
1925年3月
女师大哲教系游艺会在新民剧场演出《爱情与世仇》(即《罗密欧与朱丽叶》)。鲁迅先生前往观看。
1925年5月
鲁迅到女师大参加会议,并作《为北京女师大学生拟呈教育部文》,列述杨荫榆之罪状,要求“迅予撤换,拯本校于阽危,出学生于水火”。
1925年5月
《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宣言》在《京报》发表,该《宣言》由鲁迅拟稿,并邀请马裕藻等六名教师签名。
1925年8月
鲁迅等人组织成立“女师大校务维持会”,起草《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邀请其他教授共同签名发表,表示严正态度。女师大被宣布解散后,鲁迅、许寿裳、马裕藻等教师在报子街的女师大补习学校设立临时办事处,筹备招生和开学。
1925年8月
鲁迅、钱玄同、马衡、沈尹默、顾孟余等41人发表宣言,不承认章士钊为教育总长。
1925年9月
女师大租定阜成门内南小街宗帽胡同14号为校址,在校务维持会的主持下,举行开学典礼,鲁迅在会上讲话。当天到会的师生、家长和各校代表达200多人。
1926年1月
女师大开会欢迎易培基出任校长,教务长许寿裳主持大会,鲁迅代表校务维持会致欢迎词,许广平代表学生自治会致词。持续一年的女师大风潮宣告结束。
1926年3月
女师大举行刘和珍、杨德群两烈士追悼大会,由许寿裳主祭。鲁迅出席了追悼会,会后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1926年5月
鲁迅在女师大“五卅惨案”纪念会上发表讲话。
1926年8月
鲁迅被迫离开北京南下,结束了在师大6年、在女师大3年的任教生涯。
1929年6月
鲁迅在第二师范学院演讲,他希望青年将眼光放大,学识、理论不可固持偏见,不可为少数人不值之牺牲,须为大多数利益而牺牲。
1932年11月
自治会开会决议:进行护校演讲工作,内容为师大特质、历史、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各国师范教育的比较等,演说词收入护校刊物;请学校准寒假招生;驱吕;请鲁迅讲演等多项。
1932年11月
鲁迅应师大文艺研究社邀请,在教理学院操场讲演,题目为《再论第三种人》。讲演地点开始在师大教理学院风雨操场,后因无法容纳而转移到了露天广场,听众2000多人。此次讲演为1932年鲁迅在平五次讲演中规模最大、听众最多的一次。
1936年10月
《师大月刊》(文学院专号)第30期出版,黎锦熙撰写《鲁迅与注音符号》。
1948年5月
为纪念鲁迅先生,学校在国文系、历史系阅览室展出鲁迅遗迹,有照片、著作、墨迹等。
1954年10月
新校学生会举办鲁迅逝世18周年纪念会。周建人应邀参加大会,作了题为《祖国的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报告。
1956年10月
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学校举行了鲁迅纪念晚会。1000多名师生和14个兄弟学校的代表参加。鲁迅夫人许广平应邀作报告《鲁迅的生活及鲁迅对青年的培养》。
1979年3月
我校举办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会,介绍我国现代史初期有过突出贡献或显著影响的历史人物,如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瞿秋白、陈独秀、胡适等。今天举行第一次报告会,由政教系副教授张静如介绍李大钊先生。
1981年9月
校党委书记聂菊荪主持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汇报了学生党员学习中央30号文件的情况,决定成立纪念鲁迅先生100周年诞辰纪念大会。
1981年9月
纪念鲁迅先生100周年诞辰大会举行。参加大会的有教育部部长蒋南翔,副部长张承先、周林,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导生等领导同志。鲁迅的弟弟周建人为大会题词。蒋南翔部长在会上讲话。鲁迅博物馆馆长、我校中文系兼职教授李何林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学术报告。大会由纪念鲁迅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于畊主持。同时举办“鲁迅先生在师大”展览。展览共分4部分:(1)师大的良师;(2)在女师大风潮中;(3)“三·一八”惨案中的鲁迅;(4)学习和发扬鲁迅精神。此外,即将出版纪念鲁迅100周年诞辰《文学论文集及鲁迅珍藏有关北师大史料》、《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苏联文学》等刊物发表了纪念专刊。
1981年9月
教育系、心理学系、外教所联合召开报告会。陈景磐、毛礼锐、顾明远3位教授、副教授分别作《向伟大的教育家鲁迅先生学习》等学术报告;中文系举行报告会,由钟敬文教授作《作为民间文艺学者的鲁迅》的学术报告,以纪念鲁迅100周年诞辰。
1981年9月
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日。校党委决定成立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委员会。王于畊任主任委员,中文系主任、教授钟敬文和中文系兼职教授、鲁迅博物馆馆长李何林任副主任委员。
1988年9月
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由我校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合作,面向全国青年作家招生的文艺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研究生班开班。莫言、刘震云、余华、毕淑敏等40人进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1993年9月
我校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与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决定在全国招收在职委培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生。
1995年11月
研究生院决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教育学原理》、《鲁迅小说研究》、《微分几何与广义相对论》、《计算机网络》等15门研究生主干课程进行资助,资助总金额为19.2万元。
1997年1月
我校艺术系94级学生王可然、毓枫在“鲁迅杯”中华青少年文学艺术作品大赛的颁奖大会上获得创作一等奖,艺术系95级齐凡获得音乐创作三等奖,由王可然执导潘粤明、张二丹表演的作品获得演员表演一等奖。我校艺术系或组织奖。
2006年10月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我校文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北京鲁迅博物馆在主楼大厅共同举办了“鲁迅读书生活展”。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北京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宋贵伦,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郑师渠,文学院现当代研究所所长邹红等参加开幕仪式。校领导刘川生、王炳林、韩震观看了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