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人物
机构
学科
阶段
张斌贤
张斌贤,男,1961年5月8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2001年3月至现在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相关人物
赖德胜
赖德胜
史培军
史培军
杨耕
杨耕
袁贵仁
袁贵仁
钟秉林
钟秉林
晁福林
晁福林
董奇
董奇
瞿林东
瞿林东
顾明远
顾明远
林崇德
林崇德
王英杰
王英杰
于丹
于丹
李小文
李小文
李翀
李翀
相关机构
教育学部
相关学科
教育史
相关事件
2000年9月
教育部公布“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第4批入选者名单。我校张斌贤(教育学)、申继亮(心理学)入选。
2001年1月
袁贵仁、张静如、郭志刚、程树礼4位教授受聘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顾问组成员;副校长郑师渠受聘担任“十五”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郑师渠、史培军、张健、张斌贤、劳凯声、李运富、朱志敏、许燕、韩震、杨耕、唐任伍11位教授受聘担任“十五”规划学科专家组成员。
2001年3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撤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张斌贤任教育学院院长。
2001年3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重点学科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袁贵仁,副组长为董奇、郑师渠、史培军,办公室主任为陈英和。文科组组长为郑师渠,副组长为谢维和,成员有袁贵仁、陈文博、董奇、郑君礼、戴家干、刘木春、唐伟、白光耀、张斌贤、呼中陶、杨国健、张健。理科组组长为史培军,副组长为姜璐,成员有袁贵仁、陈文博、董奇、吴志功、范国英、苗中正、葛剑平、陈光巨、陈英和、葛岳静。
2001年6月
在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我校共有27项成果获奖。其中,白寿彝教授的《中国通史》荣获特等奖,袁贵仁教授的《邓小平价值观研究》、顾明远教授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刘宁教授的《俄国文学批评史》、聂石樵教授的《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伍铁平教授的《模糊语言学》和王向远教授的《“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获得一等奖;韩震教授的《重建理性主义信念》、董志铁教授的《名辩艺术与思维逻辑》、钟敬文教授的《建立中国民俗学派》、杨利慧教授的《女娲溯源——女娲信仰起源地的再推测》、白暴力教授的《价值与价格理论》、沈越教授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探源》、唐任伍教授的《管理审视——中外经济管理比较研究》、杨冠琼副教授的《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沿革研究》、姚梅林副教授的《学习规律》、孙喜亭教授的《再论科学技术·生产力·教育》、毛亚庆副教授的《从两极到中介——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本主义教育方法论研究》、张斌贤教授的《社会转型与教育变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檀传宝教授的《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靳希斌教授的《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教育改革》、申继亮教授的《教师素质论纲》、杨共乐教授的《罗马社会经济研究》、瞿林东教授的《中国史学史纲》、刘勇教授的《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郭英德教授的《明清传奇史》、邹红教授的《焦菊隐戏剧理论研究》获得二等奖。
2002年3月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36个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其中,林崇德教授主持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王英杰教授主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檀传宝教授主持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4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项目;谢维和、劳凯声、俞启定、张斌贤、申继亮、赖德胜等主持的6个项目为国家一般项目;石中英等主持的3个项目为国家青年项目。另有教育部重点项目17项,教育部青年项目6项。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4年4月
学校成立中美教育研究中心,挂靠教育学院。聘任张斌贤为主任、高洪源为副主任。成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任主任。
2005年10月
学校成立“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刘川生、钟秉林,副组长为郑师渠,成员有樊秀萍、陈光巨、许燕、王炳林、高尚玉、周作宇、王一川、郑萼、潘耀忠、李连江、成国志、祝文燕、田辉、包华影、洪成文、贾绍勤、张凯、丛玲、张斌贤、保继光、魏国。工作小组办公室挂靠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5年11月
学校成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顾问为许嘉璐,组长为刘川生,副组长为董奇,组员有张和生、张健、杨共乐、刘象愚、张斌贤、车宏生、黄荣怀、朱小健、赖德胜、王一川、周作宇、洪成文。
2007年3月
校长钟秉林主持召开党委全委会。全会投票确定了我校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建议名单,刘川生、于丹、郝芳华和张斌贤四位同志入选。
2008年7月
杨耕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张斌贤主持的“外国教育史”、邹红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原著精读”、朱文祥主持的“中级无机化学”、王磊主持的“化学教学论”、赵烨主持的“环境地学”、晁福林主持的“中国古代史”7门本科课程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
2008年10月
郭英德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韩震主持的“西方哲学”,赵秉志主持的“刑法学”,张斌贤主持的“外国教育史”,于丹主持的“电视学概论”,朱文祥主持的“中级无机化学”,李奇主持的“材料化学”,桑建利主持的“细胞生物学”,王炳林主持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共9门课程获批2008年度本科国家精品课程。
2009年12月
教育学部张斌贤荣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程晓堂、化学学院欧阳津、数学科学学院李仲来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教育学部叶飞荣获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王虎学等8位同学荣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2010年4月
我校体育与运动学院殷恒婵教授负责的“体育运动心理学”,文学院康震教授负责的“中国古代文学原著精读”和化学学院刘正平教授负责的“高分子化学”获得北京市级精品课程称号。教育学部张斌贤教授带头的“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黄荣怀教授带头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就业导向型课程教学团队”和化学学院欧阳津教授带头的“化学实验教学团队”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