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人物
机构
学科
阶段
杨志峰
杨志峰196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1989年清华大学博士毕业,1990年到北京大学做博士后,1992年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先后在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和机械工程系任客座研究员,1995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访问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日本京都大学等名校。
相关人物
史培军
史培军
庞丽娟
庞丽娟
董奇
董奇
晁福林
晁福林
方维海
方维海
李小文
李小文
刘宝元
刘宝元
王凤雨
王凤雨
王英杰
王英杰
杨耕
杨耕
张大勇
张大勇
钟秉林
钟秉林
周星
周星
方福康
方福康
相关机构
环境学院
相关学科
环境地理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相关事件
1993年12月
我校获五项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及青年教师奖,分别是:数学系惠昌常博士的“拟遗传代数理论”、环境科学研究所杨志峰副教授的“潮流中污水排放整区精细模拟方法和水质管理系统研究”和儿心所申继亮副教授的“关于成人期认知能力适应性变化的研究”三项课题获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资助金额4.78万美元;儿心所董奇教授和资环系王静爱讲师分别获霍英东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和(教学类)三等奖。
1996年1月
赵峥任研究生院副院长;杨志峰、张健任科研处副处长;王红旗任环科所副所长;毛大威任外语系副系主任(主管公共外语教学)。免去范国英的研究生院副院长职务、姜象鲤的环科所副所长职务。
1996年7月
包华影任外事处处长;杨志峰任科研处处长;蒋立宏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吴本佳、刘浩任音像出版社副社长;沈绮云任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陈浩元任理科学报编辑部主任;郑进保任理科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1997年1月
我校杨大春教授、杨志峰教授、薛理银教授获得1996年度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资助金额15万元。
1997年5月
罗钢任研究生院副院长;马新国任出版社总编辑;杨志峰任科学技术处处长;张健任社会科学处处长;贾绍勤任审计处处长;顾定倩任监察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涂清云任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免去裴纯礼的计算中心副主任职务。
1997年12月
我校数学系王凤雨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六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环科所杨志峰、教育系庞丽娟、生物系牛翠娟、中文系王向远分别获得青年教师(研究类)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1997年12月
我校环科所杨志峰与陈国谦合作撰写的论文“对流扩散方程的摄动型四阶段迎风差分格式”获1997年度周培源优秀水动力学论文一等奖。
2000年1月
1999年我校理科科研项目到位经费总数为2294.67万元。项目经费总数排名前三名的单位是:环科所、资源所和生物系;项目负责人分别是:史培军教授、杨志峰教授和何克抗教授。
2000年9月
经人事部批准,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左明雪、崔宗杰、哲学系韩震、教育系庞丽娟、历史系赵世瑜、环科所杨志峰、经济学院唐任伍7名教授享受1999年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2002年12月
根据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我校共获得79项资助,总经费为2315万元。其中,戴永久教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高琼教授主持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1项,刘宝元教授、杨志峰教授、王金生教授、方维海教授共主持重点项目4项,庄国顺教授、陈光巨教授、包景东教授、刘定震副教授共参加重点项目4项,魏群教授、桑建利教授共获准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2项,周宏余教授主持基金委主任基金1项。另外,获准自由申请项目48项、青年基金14项、科学部主任基金3项、委托项目1项。
2002年12月
由我校环境科学研究所郝芳华教授和杨志峰教授共同主持完成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小学环境教育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与研制”获得2002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3年7月
杨共乐任历史系主任,王东平、李帆、张皓任副系主任;郭小凌任史学研究所所长;杨国健任物理系主任,涂清云、周静、王亚非任副系主任;史培军任资源科学研究所所长,杨明川、顾卫任副所长;杨志峰任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郝芳华、沈珍瑶任副所长;李崧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李建会任研究生院培养处副处长。
2003年9月
杨志峰任环境学院院长,郝芳华、沈珍瑶任副院长;史培军任资源学院院长,杨明川、顾卫任副院长。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4年6月
我校杨志峰、韩震、赵世瑜、王一川、庞丽娟、王凤雨6位教师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7年1月
由我校承担的“973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实施大会召开。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为我校环境学院教授杨志峰。国家科技部基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学科有关负责同志到会指导工作。副校长陈光巨出席会议并致辞。
2008年10月
保继光任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杨志峰任环境学院院长;张和生任汉语文化学院执行院长;张秀兰任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韩格平任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院长。
2009年1月
环境学院杨志峰主持的项目“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水资源保障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2月
我校16位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袁贵仁(哲学)、赵秉志(法学)、董晓萍(社会学)、杨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石中英(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董奇(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唐梓洲(数学)、冯世平(物理学、天文学)、李小文(地理学)、任海云(生物学)、狄增如(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杨志峰(环境科学与工程)。
2010年10月
由环境学院杨志峰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黄淮海地区湿地水生态过程、水环境效应及生态安全调控”课题验收会举行。“湿地973”项目课题验收会开启了我校对口支援新疆大学的序幕。
2011年10月
根据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175个项目获得资助,资助总金额达12157万元,获准资助项目数量和获准金额再创历史新高。获准项目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7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项、面上项目11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两项(生命科学学院张大勇教授,环境学院杨志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