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人物
机构
学科
阶段
赖德胜
赖德胜,1966年生,江西安远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相关人物
董奇
董奇
董晓萍
董晓萍
史培军
史培军
杨耕
杨耕
张斌贤
张斌贤
钟秉林
钟秉林
陈木法
陈木法
胡岗
胡岗
李翀
李翀
李实
李实
林崇德
林崇德
石中英
石中英
王英杰
王英杰
瞿林东
瞿林东
相关机构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相关学科
劳动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相关事件
2001年3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崔新建、韩震、贾新奇、李祥俊、李兆谊、方珊、庄永敏七位同志组成哲学系党总支委员会,由崔新建同志任哲学系党总支书记,贾新奇同志任哲学系党总支副书记,赖德胜任社会科学处处长,李崧任科技处副处长。
2001年12月
根据教育部2001年度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结果,我校李崧、赖德胜、高文臣等12位教师获28.5万元资助。
2002年3月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36个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其中,林崇德教授主持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王英杰教授主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檀传宝教授主持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4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项目;谢维和、劳凯声、俞启定、张斌贤、申继亮、赖德胜等主持的6个项目为国家一般项目;石中英等主持的3个项目为国家青年项目。另有教育部重点项目17项,教育部青年项目6项。
2002年3月
我校郑志刚(物理系)、龚道溢(资源所)、崔新建(哲学系)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八届青年教师基金;王凤雨(数学系)、赖德胜(经济学院)、石中英(教育系)分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研究类青年教师奖一、二、三等奖;邓邦明(数学系)获研究类青年教师奖三等奖。
2002年4月
学校成立教师聘任委员会,负责本校教师职务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和岗位管理工作;撤销原学校专业技术聘任委员会,其职能由教师聘任委员会行使。钟秉林任聘任委员会主任,郑师渠任副主任,成员包括:史培军、张健、张奇伟、陈木法、陈文博、陈光巨、陈英和、劳凯声、胡岗、高尚玉、董奇、葛岳静、赖德胜。
2003年2月
学校成立科技创新领导小组。钟秉林任组长,史培军任副组长,郑师渠、董奇、张健、陈光巨、陈英和、高尚玉、赖德胜、葛岳静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处,办公室主任为高尚玉。
2003年7月
赖德胜任出版社社长,杨耕任出版社总编辑;李翀任经济学院院长,沈越、白暴力、刘松柏任经济学院副院长。
2003年9月
学校决定:成立领导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周作宇任中心主任;成立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檀传宝任中心主任;成立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郑新蓉任中心主任;成立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董晓萍任中心主任;成立中国语文与海外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王富仁任中心主任;成立媒体策划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蒋原伦任中心主任;成立泛媒介文化研究中心,王一川、李春青任中心主任;成立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白暴力任中心主任;成立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赖德胜任中心主任;成立乡土中国研究中心,赵世瑜任中心主任;成立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刘晓力任中心主任;成立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王泉根任中心主任;成立资源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刘学敏任中心主任;成立民意调查事务中心,韩震任中心主任;成立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学习研究中心,董奇任中心主任;成立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心,崔恒建任中心主任;成立复杂性研究中心,狄增如任中心主任;成立中国雉类研究中心,郑光美任中心主任;成立中国城镇发展研究中心,金逸民任中心主任。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5年11月
学校成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顾问为许嘉璐,组长为刘川生,副组长为董奇,组员有张和生、张健、杨共乐、刘象愚、张斌贤、车宏生、黄荣怀、朱小健、赖德胜、王一川、周作宇、洪成文。
2008年1月
根据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审结果,韩震、董晓萍和王一川、赖德胜申报的3个项目中标,批准经费150万元,获准数位居全国高校第三位。
2008年12月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公开选聘研究单位入选课题名单公布,我校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李实教授申报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研究”、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赖德胜教授申报的“实施扩大就业战略研究”、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曾学文副教授申报的“‘十二五’期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政策取向研究”及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田明副教授申报的“‘十二五’时期我国就业结构与城镇化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对策”中标。上述课题研究成果将直接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服务。
2009年6月
我校14位教师被确定为首批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包括:曹卫东、董奇、赖德胜、王向远、伍新春、项贤明、杨共乐、钟伟、赵春明、朱红文、朱旭东(理论界别);付荆军(出版界别);王宜文、于丹(文艺界别)。
2009年7月
我校韩震、宋英辉、赖德胜、张秀兰、毛振明、李实、李运富、杨耕、郑师渠、王一川、董晓萍11位教授新增为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
2010年4月
沈越、葛玉良、赖德胜、朱艳春、孙舒平、陆跃祥、赵秋雁组成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分党委。沈越任分党委书记,葛玉良任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