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篇

物理化学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化学学院

相关事件

1913年2月
学校遵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规程》,文科第二部改称英语部,理科第二部改称物理化学部,理科第三部改称博物部。分预科、本科。本科分为国文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物理化学部、博物部。
1913年2月
教育部颁布《高等师范学校规程》,规定:高等师范分预科(1年)、本科(3年)、研究科(1年或2年)、专修科(2年或3年)、选科(2年以上3年以下)。预科科目为伦理学、国文、英语、数学、论理学、图画、乐歌、体操。本科分国文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物理化学部、博物部。本科各部通习之科目为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英语、体操。本科各部分习之科目如下: 国文部:国文及国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言语学。 英语部:英语及英文学、国文及国文学、历史、哲学、美学、言语学。 历史地理部:历史、地理、法制经济、国文、考古学、人类学。 数学物理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图画、手工。 物理化学部:物理学、化学、数学、天文学、气象学、图画、手工。 博物部: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及卫生学、矿物及地质学、农学、化学、图画。 入学资格:预科及专修科均须中学、师范学校毕业,由行政长官保送,由学校试验收录。本科由预科毕业生升入。研究科在本科及专修科毕业生中选取。本科第三年级学生,应令在附属中学校、小学校实地习练,专修科、选科生最后学年亦如之。预科及专修科入学资格,须身体健全、品行端正,在师范学校、中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预科均为公费生,但得酌量情形收录自费生。本科由预科毕业生升入。研究科公费生由校长在本科及专修科毕业生中选取。
1913年3月
教育部第27号令颁布《高等师范学校课程标准》。规定预科、国文部、英语部、历史地理部、数学物理部、物理化学部、博物部等7个课程标准表,详列学科目及每学期每周授课时数。以本科国文部为例,高师成立之初的课程设置与《高等师范学校规程》基本相同,惟预科“论理学”科目称为“名学”,同时还增设了一些科目,如“社会学”。由于旧的“忠君”、“尊孔”的教育宗旨被废除,原优级师范学堂开设的“人伦道德”、“经学源流”、“经学大义”等科目被取消,代之以“实践伦理”和“伦理学”,内容包括情意的修养、社会与国家之意义、博爱主义、道德与宗教的关系以及目的论、动机论等资产阶级的伦理学说和道德观念。在本科二、三年级,则分别讲授“西洋伦理学史”和“中国伦理学史”。
1913年5月
学校公布《北京高师招生办法》:(1)依《高等师范学校规程》第十四条,由各省行政长官按照本条所定入学资格,以正式公函保送(无论何省均可保送),并由妥实之保证人具保证书送候试验。(2)试验科目:历史地理、国文、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博物。(3)试验地点:①北京琉璃厂本校;②武昌教育司署;③上海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4)应试学生赴试验地点报名候试时,应将省行政长官保送正式公函,并保证书暨四寸半身最近相片一纸,亲身投递,听候验明注册与试(有毕业证书者应并呈验)。
1913年10月
学校聘美国人亨德为兼任教员,担任各部体操及预科英文、体操教授,聘期2年;聘韩振华为兼任教授,任物理化学部用器画教授,同年12月授毕卸聘。
1914年1月
学校聘王桐龄为兼任教员;胡文梯为专任教员;聘符鼎升为兼任教员,担任物理化学部气象学教授;聘俞同奎为兼任教授,担任物理化学部化学教授。
1914年3月
学校聘张邦华为兼任教员,担任物理化学部理论化学教授。
1945年12月
第七分班公布组织系统和人员安排,原13系合并为11系,即历史地理两系合并为史地系,物理化学两系合并为理化系,工艺系改为图画劳作系。
1980年7月
我校举办《近代物理化学实验》暑假讲学班,将邀请美国东田纳西大学化学系主任黄道行教授讲近代动力学实验、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质谱等内容。
1980年7月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教授尼柯里斯应邀来我校讲学。
1981年11月
我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世界经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发展心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汉语文字学、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古地理学、细胞生物学17个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陶大镛、王焕勋、毛礼锐、陈景磐、朱智贤、李何林(兼职)、钟敬文、陆宗达、白寿彝、何兹全、王世强、刘绍学、孙永生、严士健、黄祖洽、黄敞(兼职)、刘若庄、陈光旭、周廷儒、汪堃仁20位教授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学、自然辩证法、中共党史、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中国近现代史、无线电物理、核物理及核技术、光学、放射化学、天体物理、区域地理学、环境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自然科学史(数学)等42个学科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986年11月
校长王梓坤主持召开理科重点学科评估会议,为向国家教委申报重点学科做准备。会议评出我校理科12个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古地理学、理论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态学、应用数学、物理化学、放射化学、天体物理学、粒子束固体物理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
1987年12月
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4校物理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论文答辩会在北京举行。著名量子化学教授唐傲庚主持答辩会。我校刘若庄教授指导的研究生于新中国成立通过论文答辩并获优秀博士论文奖。
1992年12月
1992年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评审中,我校获准资助项目12项,总经费32.8万元。具体的项目是:生物系王永潮的《栝楼CDC2和CYCLIN基因克隆及其在增殖分化中的表达调控》、生物系张鸿卿的《肿瘤细胞抗药性及其克服的研究》、生物系徐汝梅的《温室生态系统中种群相互作用,调节机理及控制的研究》、数学系孙永生的《Banach空间内点集逼近度的平均误差》、物理系杨展如的《自旋模型系统的时间行为》、化学系刘伯里的《脑放射性药物的研究》、低能所吕燕南的《非平衡物理化学统中几种非线性过程的研究》、数学系刘来福的《多值玻耳兹曼机,模糊玻耳兹曼机及应用》、数学系严士健的《渗流、随机分形及其应用》、环科所的王华东的《现阶段我国区域水环境容量再分配的动态调控技术研究》、地理系张兰生的《中国北方过渡带全新世环境演变序列地区差异对比研究》、非平衡所方福康的《经济发展的非平衡系统理论研究》。
1994年10月
由我校非平衡系统研究所和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索尔维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复杂性与自组织国际会议”在我校举行。来自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等11国的专家以及国务院发展中心、国家体改委、中国科学院、北大、南大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共交流论文33篇。会后成立了由我校方福康教授和国外几名专家组成的社会经济中的复杂性研究协调领导小组。
2007年8月
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5个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