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 1919年5月
- 我校获教育部令准,于暑假后招收英语、史地、理化、博物等四部预科生,并增招教育研究科、职业教员养成科、体育专修科各1班。
教育研究科以教授高深教育学术、养成教育界专门人材为宗旨;设有教育原理、教育史、教育制度、教授法、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学科;招收高师本科毕业生、各专门学校毕业生、大学本科毕业生及二年级以上肄业生,英文能直接听讲者;2年毕业,毕业及格者给予教育学士学位。职业教员养成科为手工图画专修科之附属班次,此科系就职工科毕业生于艺术科目外,授以教育科目,养成教员资格,修业1年。体育专修科原为2年毕业,因科目繁多,延长为3年毕业,将来升为本科时应再增为4年。
- 1922年5月
- 学校修改组织大纲、学则概要和课程标准呈报教育部。改订课程编制:本科分四年科和六年科两种。四年科,设教育系、国文系、英文系、史地系、数理系、理化系、生物系、体育系,均为4年毕业;六年科,设教育系、国文系、英文系、史地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均为6年毕业,授学士学位。又改订本校行政组织,由教授选出代表组织评议会,校长室设秘书,全校政务分为总务处和教务处,设总务长与教务长各一人。呈报教育部批准照办。
- 1923年12月
- 美国生物学专家柯脱先生,来校讲演《生物学为实用科学》、《进化之意义》、《科学界之理想》、《植物学之机会》。
- 1925年12月
- 生物系学生以“研究并推广生物科学”为宗旨,成立生物学会,并刊行月刊及半月刊。
- 1927年3月
- 各系添授重要功课,博物研究科添授本地动植学、经济地质学、动物研究、地质研究等科,生物学系添授标本制造法等科,本科各系添授清朝史、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科。
- 1927年10月
-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康乃尔大学生物学教授尼登博士,应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之聘,来我校生物系作了题为《人类生物学》的系列讲演。
- 1931年5月
- 教务联席会议决议各系实设科目时数:教育系89小时、体育系60小时、国文系89小时、英文系93小时、史学系(一部)60小时、史地学系(二部)48小时、社会学系45小时、地学系60小时、数学系60小时、物理系60小时、化学系60小时、生物学系60小时。
- 1931年7月
- 部务联席会议决议,内容是:两部事务7月底前结束;三院院址为教育学院、理学院及所有办公处设于一部原址,理学院暂设地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分为教育行政、教育心理两组)、体育学系;文学院设于二部原址,设国文学系、英文学系、史学系(暂附史地系)、社会学系;研究所改为研究院,移至广安门内一部二院原址,设历史科学门与教育科学门。成立校务会议,由校长、各系主任及教授代表7人组成。商讨教授薪水计算方法等。
- 1931年7月
- 学校完成各系主任、教授聘定工作,李建勋兼教育系主任、袁敦礼为体育系主任、钱玄同为国文系主任、罗昌为英文学系主任、黄文山为社会学系主任、王谟为地学系主任、赵进义为数学系主任、文元模为物理学系主任、刘拓兼化学系主任、李顺卿兼生物学系主任,史学系主任未定。
- 1933年8月
- 学校重新修订北平师范大学《组织大纲》和《学则》。大纲规定学校的总任务是:“本校以造就中等学校与师范学校师资为主,并以造就教育行政人员及研究教育学术与适用于教育之专门学术为辅。”学校设立3个学院11个系。文学院设国文系、外文系、历史系,理学院设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理系,教育学院设教育系、体育系、实用艺术系,取消社会学系。
学校设立研究所,任务是:“(1)研究教育实际问题;(2)培养教育学术专家;(3)收集整理并编纂各科教材。”学校设附属中学校、小学校、幼稚园及乡村教育实验区,作为研究、实验及学生实习的场所。
学校设校长室、秘书处、教务处、学院四种机构,分管全校各项行政和教学工作。“校长综理全校校务”。秘书处设文书、斋务、庶务、会计、卫生五组。处设秘书一人,每组设主任一人。教务处设教务长一人,“商承校长规划及处理全校教务,由校长于系主任或教授中聘任之”。教务处下设注册、图书、出版三组,每组设主任一人。各学院,每院设院长一人,由校长聘任之,“商承校长会同教务长,处理各院院务”。每系设主任一人,处理该系教务,由校长于教授中聘任之。教授、副教授、讲师,由各系主任“商承院长、教务长,提请校长聘任之”。
学校设立校务会议、教务会议、院务会议、系务会议、事务会议五种会议。校务会议,以校长、教务长、各院长、各系主任及教授代表组织之,以校长为主席。该会议“审议”下列各事项:预算及决算,院系设立及废止,各事务机关之设立废止及变更,各种规程,学生奖惩事项,校长交议事项,各委员会提议事项,其他重要事项。系务会议,以系主任及教授、副教授、讲师组织之,以系主任为主席。该会议讨论下列各事项:各学科教授上之联络事项,拟定本系之课程标准,本系设备进行及发展事项,其他。
学校设立研究所、预算、审计、出版、图书、仪器、卫生、学生生活指导、军事训练、附校设计十个委员会。
《学则》对学校课程做了详细规定。学校课程“兼采学分制及学年制”。每门课程,以每周上课1小时,需要自修时间2~3小时,历半学年者为1学分。本校学生,在四学年中须修满146学分,方得毕业。每个学生每学期选修课目学分,至少18学分,至多不超过22学分。学生除选一主科外,应选其他一科为副科。
学校课程按必修、选修、主科、副科分为四种,具体为:(1)公共必修科,占50学分;(2)主科,占50~70学分;(3)副科,占20~30学分;(4)自由选修科,占8~16学分。学校课程按内容分为三类:(1)修养类,包括党义、哲学概论、社会科学概论、自然科学概论、卫生、体育,占全部课程的10%,共16学分。(2)教材类(即现在所说的专业课),占66.7%,共96学分。(3)专业类,包括教育概论、教育心理、教学法、中等教育、教育史、教育行政、儿童及青年心理、参观,实习等,占23.3%,共34学分。
- 1934年1月
- 生物学会开会讨论系主任人选等问题,请学校从李顺卿、郭毓彬、陈桢3人中聘任。原生物系主任李顺卿于1932年出国考察,期间由刘崇乐担任主任。现李顺卿回国后并未接任刘崇乐辞去主任职后的工作,所以自上学期起生物系即无系主任,系务无法开展。
- 1934年2月
- 注册课对教员上课请假情况进行统计,其中,生物学系、教育系教师请假时间最少,国文系及修养类课程教师请假最多。
- 1934年6月
- 学校召开教务会议,决议事项为:修订各系名称为教育系、体育系、国文系、外国语文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学系、地理系;被取消学分的三年级课程,因本年度无三年级,所以要求学生自修考试及格方能取得学分;因本年不招收转学生,拒收热河党部函送学生等。
- 1936年9月
- 注册课公布新生复试试题,内容包括心理学、生物学、国故思想概要、国文法、中国史、西洋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党义。
- 1941年12月
- 学校在理科研究所增设了化学和生物两部,开始招生,并于生物学部附设医预科。
- 1947年7月
- 教务及招生委员会联合会召开会议,议决事项为:遵照教育部办法,本届先修班学生郭伯英等12人免试入学;遵教育部指令加重宪法要义的教学;遵教育部指令草拟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等课程标准、生物学等科课程标准。提案讨论通过:参加全国教育展览会展品由现有师生作品照相送教育部;组织招生办事处;招生报名费改为1万元。
- 1952年9月
- 原北京辅仁大学中文系、历史系、西语系(二、三年级)、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学系、心理学系,共计53个班、1123名学生,以及相关系科的教师并入我校。
- 1952年12月
- 鲁宝重任《化学通报》主编,汪堃仁、董愚德任《生物学通报》主编。
- 1953年1月
- 学校举办大学教师生物学进修班,由苏联专家杜柏洛林娜任教,另开办4个师专师资训练班。
- 1962年4月
- 生物系请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教授报告《遗传学在现代生物学中的成就和作用》;政教系哲学教研室邀请人民日报社理论宣传部王若水来校作哲学报告;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邀请美术学院程永江来校作《西方资产阶级艺术诸流派》的报告;中文系邀请北京大学教授季镇淮教授来校作关于《史记》的报告。
- 1979年3月
- 美籍生物学教授戈定邦先生两次来我校座谈,介绍美国科学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我国目前大中小学的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外研所、教科所、理科各系以及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的同志们参加了座谈。
- 1979年9月
-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我校举行自然科学报告会。校党委第二书记聂菊荪致开幕词。校学术委员会理科分会主任、生物系系主任汪堃仁教授、天文系系主任冯克嘉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肿瘤生物学的发展》和《今日天文学的辉煌成就》的报告。
- 1979年10月
- 我校举行茶话会,邀请老校友、农工民主党中央负责人、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九三学社成员、心理学家高觉敷先生和生物学家张作人先生来校座谈。他们都是20年代北京高师的毕业生。
- 1980年1月
- 校党委研究同意生物系建立“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和“动物生态学研究室”。
- 1980年8月
- 生物系系主任汪堃仁教授,作为教育部派出的代表团副团长,赴西德参加第2届国际细胞生物学会议。汪堃仁教授宣读了学术论文:复方中药和3′,5′-环状核苷酸对小白鼠艾氏腹水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与细胞内cAMP含量和磷酸二酯酶活性变化的关系。
- 1981年4月
- 生物系教师集体编纂的《英汉生物学词汇》,经过3年的努力,全部完稿。全书收词75000余条,约150万字。参加该书编纂和审稿修改工作的,有27位教师。担任主编的是姜在阶、陈贤钦、李祖萌3位老师。
- 1981年5月
- 校理科学术委员会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审议通过了11个重点学科,分别是:代数与逻辑、概率统计、有机合成、量子化学、细胞生物学、古地理、非平衡系统学、理论物理、离子束理论、计算机教育技术和环境学。
- 1981年11月
- 我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世界经济、教育基本理论、中国教育史、发展心理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民间文学、汉语文字学、史学史、中国古代史、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固体物理、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古地理学、细胞生物学17个学科被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陶大镛、王焕勋、毛礼锐、陈景磐、朱智贤、李何林(兼职)、钟敬文、陆宗达、白寿彝、何兹全、王世强、刘绍学、孙永生、严士健、黄祖洽、黄敞(兼职)、刘若庄、陈光旭、周廷儒、汪堃仁20位教授被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逻辑学、自然辩证法、中共党史、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中国近现代史、无线电物理、核物理及核技术、光学、放射化学、天体物理、区域地理学、环境地理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自然科学史(数学)等42个学科被批准为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 1981年12月
- 我校原生物系主任、著名生物学家郭毓彬教授于11月21日因病逝世,终年89岁,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 1983年10月
- 我校有9名教授、副教授、助理研究员参加教育部组织的1986—2000年基础科学研究规划小组。天文系冯克嘉、何香涛参加天文学小组;生物系薛绍白参加生物学小组;地理系张兰生参加地学小组;物理系方福康参加物理学小组;地理系赵济参加遥感小组;低能核物理所周瑞英、丁训良参加核技术小组,并分别为该组组长和秘书;外国教育研究所的顾明远参加了教育科学规划小组。
- 1985年5月
- 由意大利锡耶纳大学教授兰左尼、罗马大学教授斯卡拉和洛瓦利3人组成的环境生物学代表团来校访问。
- 1986年11月
- 校长王梓坤主持召开理科重点学科评估会议,为向国家教委申报重点学科做准备。会议评出我校理科12个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古地理学、理论物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态学、应用数学、物理化学、放射化学、天体物理学、粒子束固体物理学、有机化学、基础数学。
- 1987年2月
- 生物系细胞生物学研究室薛绍白、柳惠图、张鸿卿、王永潮、刘忠敏等进行的几种国产抗癌药物的代谢及细胞动力学研究获国家教委1986年度科学进步奖一等奖。
- 1987年10月
- 国际原子能机构派匈牙利微生物学家伽索来我校低能核物理所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专家咨询服务。
- 1988年3月
- 科学史研究中心举行学术研讨会,校长王梓坤到会并讲话。杜云升副教授在会上作了“与瑞士代表团探讨考古天文学”的学术报告,彭蛮欣副教授作了“近来生物学史的研究概况”的学术报告。
- 1988年6月
- 国家教委发文通知,批准我校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态学、细胞生物学、民间文学、教育基本理论、比较教育学7个重点学科。
- 1988年12月
- 我校生物系郑光美教授承担的林业部重点课题“黄腹角雉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通过部级鉴定。
- 1988年12月
- 我校有六项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荣获1987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别是数学系王伯英同志的“多重线性代数及其他”;数学系刘绍学等同志的“环的结构与表示理论”;化学系傅孝愿等同志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氢键本质研究”;天文系童彝等同志的“活动天体中的等离子体过程”;生物系郑光美同志的“黄腹角雉生态生物学及饲养繁殖研究”;生物系薛绍白、宋平根等同志的“细胞流术的建立及应用”。
- 1988年12月
- 生物系召开“细胞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规划论证会。
- 1991年4月
- 我校《生物学通报》决定设立奖励基金,以奖励成绩显著的中学生物教师。
- 1991年9月
- 我校7项科研成果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颁发了奖状和证书。低能所黄祖洽、丁鄂江的项目“中子和稀薄气体的非平衡输运和驰豫过程”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物理系胡岗、杨国健的项目“非平衡系统的不稳定性,不稳定态的演化和势函数理论”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的项目是:化学系陈庆华、金俗谦完成的“热光化学环加成新反应的研究”,化学系王世华、蒋盛邦、何关有、赵新华完成的“低值稀土碘化物研究”;生物系姜在阶完成的“蜱类的生物学和幼期分类学研究”,生物系张启元、魏开元完成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数学系张英伯、肖杰完成的“代数表示论中的不可分解模及其AR一分支研究”。
- 1991年9月
- 著名的核生物学和放射性药学专家、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欧捷姆(Noujaim)教授和夫人应邀来我校讲学。
- 1992年1月
- 受国家教委北京师资培训中心的委托,由我校生物系细胞生物研究室筹备组织的细胞生物学教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综合、师范、医学和农林业等42所院校的70名代表出席会议。
- 1993年2月
- 国家教委科技司副司长陈清龙到我校听取部分系(所)科研工作汇报。汇报会由副校长冯文林主持。会上低能所颜一鸣教授、吴瑜光副教授汇报了承担国家“863”高校科技项目“MEVVA源研制和重金属离子注入材料改性”等情况;生物系王永潮教授汇报了国家教委部门开放实验室“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组织管理情况;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史培军副主任汇报了加强基础研究,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的情况;化学系金林培副主任汇报了科研进展情况;科研处孙兆祥、刘文彦汇报了我校科研管理工作情况。副司长陈清龙在会上就“探索建立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新体制、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稳住和加强基础研究应采取的方法”等问题发表讲话。
- 1993年2月
-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研究生院副院长范国英介绍国务院学位办关于自行增列博士生导师试点工作的精神,校学位办负责人彭林介绍我校在数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和历史学“五个一级”学科自行增列博导工作的日程安排。委员们还审核通过了各学科学位分会的调整名单,并决定天文系单独成立学位分会,称“物理二分会”;学科教学论分会改称“教育二分会”。
- 1993年4月
-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开放实验室正式启动。
- 1993年5月
-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参加自批博导试点工作的数学、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历史学5个一级学科的学科评议组组长及学位分会负责人汇报了专家评议及通信评议的情况,委员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成有信等15位申请人自批增列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并上报国务院学位办备案。会议还决定,从1993年起,硕士生导师资格不再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审批权下放给各学科的学位分会,学位分会审议通过后报校学位办审核后生效。
- 1993年9月
- 我国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校教授汪堃仁逝世,享年81岁。
- 1994年5月
- 由我校生物系教授、全国细胞生物学会副理事长薛绍白主持的全国“程序性细胞死亡”专题讨论会召开。
- 1995年2月
-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我校教育学、历史学、物理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 1995年4月
- 生物学社“爱鸟周”宣传活动在西长安街电报大楼前开展,进行了“人、鸟、自然”、“绿化与美化”、“鸟与花”等多项专题的宣传。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一行来到现场,对活动表示高度赞扬。
- 1996年4月
- 北京市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下发《关于印发北京市高校第四批(96—97学年度)硕士研究生水平培训招生目录的通知》,同意我校招生的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世界近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细胞生物学。
- 1996年5月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第十九批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获得者名单,我校邹国华(数学)、孙云峰(物理学)、李存玺(生物学)获得资助。
- 1996年9月
- 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选点论证会在我校召开。国家教委高教司副司长朱传礼同志主持了开幕式,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同志在开幕式上代表国家教委宣布了这次论证会的专家名单,并作重要讲话。我校申报的数学、生物学、物理学、心理学、地理学5个专业点通过了评审。
- 1998年3月
- 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学博士刘宇文先生应我校生物系的邀请来校讲学。
- 1998年3月
- 校党委宣传部、《生物学通报》编委会和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联合在我校举办了“毒品预防教育讲座”。
- 1998年6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6次全体会议通过我校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和生物学学科为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体会议还批准我校新增列或调整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它们是金融学、音乐学、微生物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核技术及应用、行政管理。我校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9个学科门类,29个一级学科。除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外,我校还有17个二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权,53个二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权。1998年,我校开始较大规模地招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 1998年9月
-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天普尔大学荣誉教授牛满江先生应邀来我校访问。
- 1998年12月
- 我校共有8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得1998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数学系陈木法教授主持完成的“跳过程、粒子系统与特征值估计”和物理系胡岗教授主持完成的“混沌和时空混沌的控制与同步及非线性时空系统对注入信号的响应”分别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数学系惠昌常教授主持完成的“拟遗传代数理论”、生物系郑光美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学驯养繁殖研究”、生物系左雪明教授主持完成的“鸟类控制发声练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资源所伍永秋副教授与北京大学合作完成的“青藏高原区晚新时代以来岩溶夷平面与隆升过程研究”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生物系魏群教授主持完成的“钙调神经磷酸酶及其相关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研究”以及物理系史天一教授与南京大学、紫金山天文台、高能物理所和北京天文台等单位合作完成的“脉冲星辐射线联过程和代参数的研究”分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 1999年11月
- 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我校射线束技术与材料改性实验室、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实验室、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实验室被批准为第一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在数量上并列全国高校第三名。
- 1999年12月
- 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成立。
- 1999年12月
- 基于“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对保护濒危雉类珍稀动物的贡献,郑光美教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野生动物保护最高成就奖“中国大熊猫奖”。
- 2000年3月
- “理科基地建设汇报会”举行。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袁贵仁等学校领导以及部分院系的负责人出席会议,副校长郑师渠主持会议。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地理学五个基地的负责人分别就各自基地的建设情况作汇报。
- 2000年7月
- 2000年年度国家科技奖项初评结果公布。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张正旺、张雁云、宋杰和刘彦完成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2000年11月
-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特产濒危雉类生态生物学及驯养繁殖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01年9月
- 经“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同行专家评审会决定,我校戴永久教授(自然地理)、齐晔教授(环境科学)、惠昌常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批准为第五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我校现有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自然地理、环境科学和理论物理),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其他5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为张大勇教授(生命科学学院)、李小文教授(资环系)、戎小春教授(数学系)、王凤雨教授(数学系)和高琼教授(资源所)。
- 2001年9月
- 校长钟秉林会见新加坡国立大学理学院院长Lai Choy Heng教授及生物学系主任丘才良教授。
- 2002年2月
- 教育部公布全国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名单,我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文艺学、中国古代史、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物理、自然地理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16个学科入选。
- 2002年5月
- 我校世界经济、电影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育经济与管理6个二级学科入选北京市重点学科。
- 2002年9月
- 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管理学院院长蒋正华教授的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生物学家、人类生命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主任M.W.Feldman教授,为我校师生作题为《人类基因多样性研究最新进展》的报告。党委书记陈文博、生命科学学院何大澄教授出席报告会。
- 2003年6月
-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的通知》,我校13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其中文科6人,理科5人,工科2人。钟秉林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所在学科评议组如下:袁贵仁(哲学),劳凯声(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林崇德(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陆善镇(数学),陈木法(数学),李小文(地理学),何大澄(生物学(Ⅰ)),方福康(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齐晔(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3年11月
- 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结束。我校生命科学院郑光美教授增选为生物学部院士,数学系陈木法教授增选为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 2005年1月
- 生命科学学院魏群主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文学院王一川主持的“文学概论”、数学学院王昆杨主持的“数学分析”、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主持的“普通动物学”4门本科课程入选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 2006年1月
- 我校三部著作入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4—2005年度推荐研究生教学用书入选书目”,分别是:天文系何香涛的《观测宇宙学》(科学出版社),生命科学学院刘恩山的《生物学教育研究方法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物理系刘辽和赵铮的《广义相对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年10月
- 由我校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科学研究所和脑与认知科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认知神经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我校开幕。校长钟秉林校长到会并致开幕词。副校长董奇教授和美国科学院院士、艺术与科学院院士Robert Desimone教授共同主持大会。198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授David Hubel,美国科学院院士George Sperling和Charles D.Gilbert,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Tom Albright,英国科学院院士William Marslen-Wilson和Lorraine K.Tyler,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朝义和唐孝威等近40名中外认知神经科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出席开幕式。
- 2007年8月
- 我校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地理学5个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民俗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中国古代史、理论物理、物理化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系统理论、环境科学、教育经济与管理11个二级学科获批国家重点学科。
- 2007年12月
- 我校新增4门国家精品课程。教育技术学院黄荣怀教授主持的“教育技术学导论”、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主持的“体育与健康”、生命科学学院周云龙教授主持的“植物生物学”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教育技术学院陈丽教授主持的“远程教育学基础(开放和远程教育)”被评为2007年度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
- 2008年4月
- 学校1个交叉学科、2个一级学科、8个二级学科入选北京市重点学科。入选的交叉学科为自然资源;一级学科为历史学、生物学;二级学科为外国哲学、世界经济、艺术学、电影学、凝聚态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入选学科将获市教委专项经费支持,建设期为5年。
- 2008年7月
- 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带领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和文学院郭英德带领的“中国古代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08年度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 2008年10月
- 我校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申报的3个项目获2008年度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资助。其中物理学、心理学基地获批“能力提高(科研训练)”项目,生物学基地获批“能力提高(野外实践)”项目。
- 2008年10月
- 由我校作为项目主持单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作为合作单位共同申报的“首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评审论证。
- 2008年10月
- 心理学院舒华教授带领的“心理学核心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和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教授带领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入选2008年度国家级教学团队。
- 2008年10月
- 郭英德主持的“中国古代文学史”,韩震主持的“西方哲学”,赵秉志主持的“刑法学”,张斌贤主持的“外国教育史”,于丹主持的“电视学概论”,朱文祥主持的“中级无机化学”,李奇主持的“材料化学”,桑建利主持的“细胞生物学”,王炳林主持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共9门课程获批2008年度本科国家精品课程。
- 2009年2月
- 我校16位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袁贵仁(哲学)、赵秉志(法学)、董晓萍(社会学)、杨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石中英(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董奇(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唐梓洲(数学)、冯世平(物理学、天文学)、李小文(地理学)、任海云(生物学)、狄增如(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杨志峰(环境科学与工程)。
- 2009年6月
- 学校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2009年第二次会议。经表决,会议决定授予562人博士学位,2349人硕士学位,7171人学士学位;批准新增博士生指导教师67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15人、兼职硕士生导师12人;批准政治学、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2)、生物学及专业学位等5个学位分委员会调整成员的申请。会议由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长钟秉林主持。
- 2009年9月
- 学校新增3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8门北京市精品课程。王昆扬教授牵头的“分析类课程教学团队”,毛振明教授牵头的“学校体育理论课程教学团队”和赵秉志教授牵头“刑法学教学团队”获评2009年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李景林教授主持的“中国哲学”、宋英辉教授主持的“刑事诉讼法学”、马健生教授主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刘勇教授主持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王科志教授主持的“化学综合设计实验”、张俊杰教授主持的“分予生物学”、刘静玲教授主持的“环境科学概论”,金盛华教授主持的“社会心理学”8门本科生课程获评2009年度北京市精品课程。
- 2009年11月
- 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八种教材入选“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分别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赵峥主编)、《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主编)、《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石中英等)、《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练修订版)》(李宝元主编)、《国际贸易(第二版)》(赵春明主编)、《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主编)、《心理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刘儒德等)。
- 2011年1月
- 学校3个一级学科、9个二级学科、1个交叉学科共计13个学科,全部通过北京市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结果,其中历史学、生物学、世界经济等3个学科获评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