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孙儒泳

 

孙儒泳(SunRuyong),1927年生,浙江宁波人,汉族,195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4年转正。1949年-195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学习,1951年毕业。提前半年留教任助教。1953年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1954年保送到原苏联国立莫斯科大学生物土壤系研究生,1958年获副博士学位回国。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4年任教授。1986年为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生命科学学院

相关学科

生态学

相关事件

1962年4月
经校委会第34次会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编辑委员会调整扩大成员名单:社会科学版主编:陈垣,副主编:方铭、白寿彝。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马特、方铭、王焕勋、白寿彝、朱智贤、刘宁、刘家和、陈垣、萧璋、李文保、李庭芗、李生林、胡教贽、胡恒立、郑儒箴、浦安修、郭一岑、郭预衡、郭笙、纵瑞堂、龚书铎、张斧、彭飞、杨迈、黎锦熙、瞿菊农。自然科学版主编:鲁宝重,副主编:郑华炽、汪堃仁。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万方祥、孙永生、孙儒泳、刘培桐、刘世楷、严梅和、汪堃仁、祁开智、陈光旭、郑华炽、周廷儒、胡志彬、范会国、喀兴林、张禾瑞、鲁宝重、蒋硕民。
1983年6月
经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刘培桐任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冒海天、孙儒泳、林树昌、刘逸浓任环境保护研究所副所长。
1983年6月
校党委常委和学校领导研究,并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环境科学研究所。刘培桐任所长,冒海天任第一副所长,林树昌、孙儒泳、刘逸浓任副所长。环科所今日起开始工作,启用公章。
1984年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第2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学科、专业名单。我校比较教育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生态学5个学科增列为博士点,顾明远、黄药眠、启功、俞敏、孙儒泳、黄济、赵光贤、陆善镇8位教授新增为博士生导师,还增加了如下19个硕士学位学科(或专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德育原理、外国教育史、幼儿教育学、教材教法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现代汉语、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世界文学、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应用数学、无线电物理和无线电电子学(无线电电力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与遥感、生态学。
1985年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学科评议组第2届成员名单,我校9位同志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第2届成员。他们是:陶大镛、张静如、顾明远、黄济、田继宗、俞敏、严士健、黄祖洽、孙儒泳。
1985年6月
由校长提名,原教育部批准,我校第2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由以下24人组成:方福康(主席);顾明远、刘若庄、郭预衡(均为副主席);尹承烈、孙儒泳、孙永生、朱智贤、刘家和、齐振海、严士健、何香涛、何兹全、汪堃仁、周廷儒、张至善、武吉华、张静如、俞敏、钱瑗、黄济、黄祖洽、喀兴林、童庆炳。
1987年4月
我校有22名教授获准担任1987—1988年度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师,他们是:张静如、李何林、许嘉璐、钟敬文、张紫晨、何兹全、郑敏、朱智贤、黄济、王策三、张厚粲、周廷儒、王永潮、孙儒泳、马本堃、刘绍学、汪培庄、陆善镇、严士健、孙永生、赵祯、刘若庄。
1988年6月
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名单:主任王梓坤;副主任方福康、顾明远、许嘉璐、郝允祥;王永潮、王德胜、田继宗、刘宁、刘若庄、孙儒泳、严士健、陈木法、吴永仁、何香涛、沈复兴、纵瑞堂、周之良、张兰生、张至善、杨展如、林崇德、俞敏、胡恒立、陶大镛、袁行榘、袁名敦、韩俊才、黄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彭聃龄为委员;王树人、韩绍祥、胡祖莹、马樟根为秘书组成员。
1991年12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核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我校10位教授被确定为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张静如、顾明远、王炳照、张厚粲、田继宗、郭志刚、龚书铎、严士健、方福康、孙儒泳。
1993年2月
全国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评审结果揭晓。我校儿童心理研究所朱智贤教授、林崇德教授合著的《儿童心理学史》获优秀教材特等奖;中文系陈惇教授、刘象愚副教授合著的《比较文学概论》和生物系孙儒泳教授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优秀教材奖。
1993年3月
国家教委批复,同意我校由方福康等25人组成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方福康任主席,顾明远、刘若庄任副主席,马本堃、王梓坤、王策三、冯文林、刘伯里、刘家和、孙儒泳、严士健、张兰生、何香涛、陆善镇、张厚粲、张静如、周之良、杨国昌、林崇德、郭志刚、袁贵仁、钱瑗、龚书铎、黄祖洽、薛绍白任委员。
1994年6月
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会议。校长、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方福康,中科院院士黄祖洽,孙儒泳等23位委员出席了会议。同意授予46人博士学位,353人硕士学位,1人由于论文没有达到应有的学术水平,决定缓授博士学位。
1996年9月
学校召开座谈会,庆祝第12个教师节及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委书记周之良,校长陆善镇,副校长袁贵仁、王英杰,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吴志功及王梓坤、黄祖洽、孙儒泳等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1997年3月
国家教委批准我校第4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名单,陆善镇任主席,顾明远、杨展如任副主席,王英杰、王梓坤、方福康、冯世平、刘伯里、孙儒泳、陈木法、吴仲达、杨国昌、何香涛、劳凯声、张静如、林崇德、罗钢、郑师渠、赵俊琳、郭志刚、袁贵仁、黄祖洽、彭聃龄、谢绍白、瞿林东为委员。
1997年6月
学校召开科技工作大会。国家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陈清龙、秘书长袁成琛出席大会并讲话。黄祖洽、孙儒泳院士等出席大会。杨展如副校长主持大会,校长陆善镇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团结奋进,共同开创我校科技工作的新局面”的报告。
1999年2月
春节前夕,袁贵仁书记、陆善镇校长等全体校领导分别看望了王梓坤、钟敬文、启功、陶大镛、黄祖洽、孙儒泳、刘伯里等院士、知名教授和部分离休老干部。
1999年5月
国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受聘为我校顾问教授,并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科学技术与大学》的报告。校长陆善镇致欢迎辞并向杨振宁教授颁发了聘书。副校长杨展如主持报告会。启功先生、黄祖洽院士、王梓坤院士、孙儒泳院士、刘伯里院士与近千名师生参加了报告会。
1999年9月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领导分别看望了启功、钟敬文、陶大镛、黄祖洽、王梓坤、何兹全、赵光贤、孙儒泳、刘伯里、萧璋等著名教授,向他们祝贺节日,并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00年3月
我校微分几何与数学分析(刘继志、王昆扬)、量子力学(史天一)、生态学(孙儒泳)、环境地理学(赵烨)、实验心理学(舒华)获得教育部第二批理科基地创建名牌课项目资助。
2001年9月
我校召开2001年庆祝教师节师德先进表彰大会。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启功先生、王梓坤院士、黄祖洽院士、孙儒泳院士以及张静如教授等出席大会。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校办主任唐伟主持表彰大会。
2001年9月
2001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等党政领导,全国政协常委、中央文史馆馆长、中文系教授启功先生,历史系教授何兹全,中科院院士黄祖洽、王梓坤、孙儒泳,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伯里,各院系所负责人等出席了开学典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党校办主任唐伟主持了典礼。黄祖洽先生、启功先生、钟秉林校长先后讲话。新生代表金竹维同学和在校生代表周志强同学发言。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5年5月
化学系召开“祝贺刘若庄院士从教55周年暨80寿辰座谈会”。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发来贺信。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院士、九三学社北京市副主委兼秘书长王琳、中国化学会秘书长姚建年教授、国家基金委张存浩院士、中科院理化所佟振合院士、北京大学黎乐民院士,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黄祖洽院士、孙儒泳院士、刘伯里院士以及刘若庄院士的老同事,历届学生的代表、化学系的老师和同学们等参加了座谈会。
2007年6月
孙儒泳院士从教55周年纪念会举行。校长钟秉林、副校长葛剑平出席纪念会。
2010年9月
首届“生命科学青年学者奖励基金”颁奖。党委副书记唐伟、“奖励基金”创立者孙儒泳院士出席仪式并为获奖者颁奖。
2011年3月
2010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暨“十大新闻”揭晓仪式举行,《北京师范大学手机报》同期开通。孙儒泳等荣获2010年度“感动师大”新闻人物。学校认真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启动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获评2010年度“十大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