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许嘉璐

 

1937年6月生,江苏淮安人,民进成员,1959年参加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文化,教授。历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会长,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语言学会副会长。2002年12月当选为民进第十一届中央主席。2003年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文学院

相关学科

古代汉语

相关事件

1986年9月
学校举行全校大会庆祝教师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谷城等领导出席。校长王梓坤发表讲话,教师代表许嘉璐、学生代表韩蔚先后发言。校领导和来宾向我校的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集体代表和校先进工作者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品。82岁高龄的邓颖超以老校友的身份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北京市副市长陈昊苏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讲话。出席大会的还有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市委教育部部长汪家镠,中宣部教育局局长陆钦仪及部分高校校领导和王光美、刘皓风、陈叔亮、孟英等部分老校友。
1987年3月
经与北京市委商得一致,决定对我校领导班子作如下调整:任命许统乔为党委副书记;任命许嘉璐、吴猛为副校长(任期均为四年);免去金永龄、纵瑞堂的副校长职务。
1987年4月
北京师范大学教材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校长王梓坤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是校长领导下的有关全校教材建设的领导决策机构,由校长、系主任、业务部门领导人、出版社领导和教材建设有经验的专家组成。许嘉璐、张兰生分别担任文理科分会主任。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由王梓坤主持。与会者就委员会工作条例以及如何贯彻国家教委有关教材工作的文件精神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1987年4月
我校有22名教授获准担任1987—1988年度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师,他们是:张静如、李何林、许嘉璐、钟敬文、张紫晨、何兹全、郑敏、朱智贤、黄济、王策三、张厚粲、周廷儒、王永潮、孙儒泳、马本堃、刘绍学、汪培庄、陆善镇、严士健、孙永生、赵祯、刘若庄。
1987年5月
海淀区选举委员会公布我校选举第九届区人民代表结果,许嘉璐、袁晓波、刘亚堉当选为代表。
1987年5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北师大支部召开迎新大会,欢迎许嘉璐、马香雪、冯忠良等三位新会员。
1987年6月
许嘉璐教授当选为民进七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1987年6月
我校举行1987届本科生、专科生毕业典礼。1300名毕业生将奔赴工作岗位。校长王梓坤、党委书记方福康以及吴猛、许嘉璐、胡恒立、刘友渔等和各系党政负责人出席了毕业典礼。
1987年8月
刘忠敏任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徐濮任副主任;周之良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周鸿任副主任;刘庆福任中文系系主任,韩兆琦、王宪达、陈绂任副系主任;韩主恩任低能所所长,张荟星任副所长;宋鉴任基建处处长。免去尚世铉的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职务;彭万春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职务;许嘉璐的中文系系主任职务;王忠烈的低能所所长职务;严希陵的基建处处长职务。
1987年9月
校团委召开暑期“走向社会”学习考察实践活动交流会,80余名师生代表交流了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并对如何巩固和扩大实践成果进行了讨论。校长王梓坤、副校长许嘉璐、党委副书记许统乔、纪委书记李家齐、教务长张兰生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1987年9月
我校成立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许统乔任组长,许嘉璐任副组长。
1987年10月
学校决定颁发《北京师范大学荣誉证书(证章)》,表彰从事文教工作成绩卓越的校友。周谷城、王梓坤、许嘉璐向第一批58名老校友颁发《北京师范大学荣誉证书》,其中,有特级教师24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班主任、先进工作者34人。
1987年11月
全国社会科学方法讨论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会。我校方福康、许嘉璐、汪馥郁、王富仁等出席。
1988年3月
我校许嘉璐、陶大镛、罗里波、何香涛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8年3月
学校召开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教代会主席团成员王梓坤、方福康、许嘉璐、刘亚堉、朱雨村、李家齐、李涛、吴猛、张锐、张厚粲、范英出席。刘亚堉同志主持开幕式。参加这次大会的教代会代表共215人。校长王梓坤代表学校做了学校工作报告;校房产处处长孙敬桐做了《北京师范大学住房分配和管理试行条例》执行情况及我校试行房租改革的报告;教代会主任李家齐做了教代会执委会工作报告;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涛做了提案工作报告。
1988年3月
副校长许嘉璐主持召开全校文科系所科研负责人会议,研究文科重点学科建设问题,决定设立我校青年教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继续举办我校文科青年教师论文竞赛,对我校文科系所承担的计划内科研课题进行核查,并提出社会科学研究要面向社会,为社会服务。校长王梓坤、副校长顾明远到会听取了系所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
1988年3月
陶大镛教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嘉璐教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
1988年4月
“师范院校专业奖学金问题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委属及地方师范院校的代表共32人出席了会议。国家教委计财司及财政部有关部门的同志到会听取了与会代表的发言。副校长许嘉璐向与会者介绍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教育问题提案的情况。
1988年4月
台湾师范大学校友学周龙雄一行来我校访问,我校副校长方福康、许嘉璐会见了他们,并就两校的友好往来及加强学术交流等问题进行了座谈。
1988年4月
全国人大代表、我校副校长许嘉璐和罗里波教授向学校部分干部教师通报了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有关情况。
1988年4月
以“读书、求知、成才”为主题的大学生读书活动的开幕式举行。副校长许嘉璐、党委副书记许统乔、《读书》杂志编辑部副主编杨进参加了开幕式。
1988年5月
我校部分民主党派支部(社)进行改选,新选出的支部(社)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是:民盟北师大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厚粲;民进北师大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嘉璐;九三学社北师大支部委员会主任委员宋春青。
1988年5月
副校长许嘉璐主持召开了全校讲师以上职务的教师会议。介绍了目前教师队伍状况和即将进行的职务聘任工作情况。
1988年5月
学校召开各系(所)职务聘任委员、校学科评审组委员会议。副校长许嘉璐介绍职称工作情况,并进一步强调评审委员的职责。
1988年6月
学校成立读书指导中心。校领导王梓坤、方福康、许嘉璐、许统乔、顾明远及三联出版社总编辑、《读书》杂志主编沈昌文,《博览群书》主编韩嗣仪等参加了成立大会。
1988年6月
我校召开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总结会议。校长王梓坤、副校长许嘉璐、顾明远、教务长张兰生、文科各系主管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和参评课教研室主任及有关同志出席了会议。
1988年6月
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名单:主任王梓坤;副主任方福康、顾明远、许嘉璐、郝允祥;王永潮、王德胜、田继宗、刘宁、刘若庄、孙儒泳、严士健、陈木法、吴永仁、何香涛、沈复兴、纵瑞堂、周之良、张兰生、张至善、杨展如、林崇德、俞敏、胡恒立、陶大镛、袁行榘、袁名敦、韩俊才、黄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彭聃龄为委员;王树人、韩绍祥、胡祖莹、马樟根为秘书组成员。
1988年7月
校长王梓坤主持召开学校工作情况通报会。各系、所负责人参加。会上,许嘉璐副校长通报了本学期职称(重点是高级职称)评定工作情况;副校长郝允祥就创新经费的分配原则和奖酬金标准,作了进一步说明;教务长张兰生通报了学校成立继续教育学院的任务和今年部分专业招生调整的有关情况;人事处长王树人传达了国家教委关于学校定编和机构设置的文件及在校人员定编的预测情况;总务长钱桐伯通报了后勤方面的情况;党委书记方福康同志通报了学生思想政治情况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1988年10月
学校召开了1987—1988学年“文科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发奖会”。8门课程和23名教师获1987—1988年度进步奖。副校长许嘉璐、教务长张兰生出席了会议并向荣获“教学进步奖”的集体和个人颁奖。
1988年10月
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评审会议”,我校顾明远教授、许嘉璐教授和物理系梁绍荣教授以评委资格参加了会议。
1988年12月
我校召开了1989届本科生毕业分配动员大会。副校长许嘉璐到会并讲话。学生处副处长李连江传达国家教委毕业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精神。
1989年3月
我校陶大镛、许嘉璐、何香凝、王于畊、浦安修、启功、吴英辅、陆善镇、卢乐山9名教师参加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协七届二次会议。
1989年7月
我校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廷儒教授遗体告别仪式。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黄波清,我校方福康校长、副校长许嘉璐、副书记李英民和原校领导聂菊荪、陈静波、浦安修等参加。
1989年8月
台湾国立音专教授计大伟先生到母校访问。许嘉璐副校长及校友会的负责人接待来宾。
1989年9月
举行庆祝第五届教师节座谈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国家教育委员会主任李铁映,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副秘书长李世忠,国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朱开轩等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校长方福康主持,我校党政领导李英民、许统乔、顾明远、许嘉璐、郝允祥、吴猛、吴碧华等也出席座谈会。李鹏同志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后,李铁映同志在校长方福康的陪同下到宿舍看望同学。
1989年10月
日本亚细亚大学学术代表团一行4人来我校访问,副校长许嘉璐及外事处林璧君、李双利等会见来宾。
1989年11月
校党委举行常委扩大会,讨论如何结合我校工作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校长方福康、党委副书记许统乔、副校长吴猛、副校长郝允祥、副校长吴碧华、副校长许嘉璐等领导参加学习,并讨论发言。
1989年12月
我校举行聘请著名国际活动家、作家陈香梅女士为中文系客座教授的仪式。副校长顾明远和许嘉璐出席授聘仪式,顾明远代表学校致辞。
1989年12月
大型系列活动“拥抱九十年代”开幕式暨迎接第十一届亚运火炬接力赛举行。党委副书记许统乔、副校长许嘉璐、郝允祥等出席,团委副书记柯春辉主持开幕式,副校长许嘉璐致辞。
1990年3月
许嘉璐副校长主持召开我校文科教育教学工作座谈会。教务长张兰生同志、文科各系系主任和主管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以及社会科学处的有关同志参加了会议。
1990年3月
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我校副校长许嘉璐应香港浸会学院邀请于1990年4月赴香港参加“中国声韵学国际研讨会筹备会议”,为期七7天。
1990年4月
我校召开文科科研工作会议,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副校长许嘉璐主持会议。社科处就“七五”科研工作总结和“八五”科研规划问题提出了具体方案和工作意见。
1990年5月
全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开幕式由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奇博士主持。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传鼎、张厚粲等教授,我校校长方福康教授、副校长许嘉璐教授、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全国及我校有关学科、系所的专家、学者、领导、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80余名代表和我校有关师生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许嘉璐副校长、朱智贤、陈元晖等几位教授和大会委员会代表李其维博士在开幕式上分别讲话。
1990年6月
我校在北京礼堂举行老志诚先生执教60年暨80寿辰庆祝活动。中国音协、民盟中央、北京市政协、北京市文委的负责人和一些知名人士出席,副校长许嘉璐代表学校祝贺并讲话。
1991年2月
副校长许嘉璐在全国师资培训工作汇报会上就全国高师师资培训“七五”期间的工作作汇报。
1991年3月
香港树仁学校聘请我校许嘉璐副校长任该校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
1991年6月
我校举行1991届毕业典礼,1382名毕业生与校领导和他们的教师代表参加。副校长许嘉璐代表学校致辞。
1991年11月
我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召开“《全元文》编纂工作动员会”。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主任周林、秘书长安平秋,校长方福康、副校长许嘉璐、杨国昌,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孙钦善、副所长倪其心,我校刘乃和、郭预衡、龚书铎、曹才翰、张俊等教授及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1991年12月
我校团委和学生会主办的“2000年奥运在北京”系列活动开幕式在东操场举行,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吴重远、都浩然,奥申办负责人、副校长许嘉璐,党委副书记许统乔出席。
1992年5月
我校出版社“四宝斋”隆重开业。全国政协常委、我校教授启功先生,著名书画家白雪石、周怀民、韩林等为开业典礼剪彩,校长方福康,校党委书记周之良,副校长许嘉璐、吴猛,党委副书记许统乔等参加仪式。
1992年9月
我校和中国民俗学会主办的庆祝钟敬文学术活动70周年座谈会举行。方福康、周之良、钟敬文、许嘉璐、甘英、周巍峙以及美国、日本、韩国民俗家和中科院、社科院、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图书馆等单位的代表近300人出席盛会。
1992年11月
学校成立图书情报委员会。许嘉璐任主任委员,冯文林、杨国昌任副主任委员。
1993年1月
副校长许嘉璐主持召开学校教材自评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在肯定我校教材工作的同时,研究了我校教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会上落实两项改进方案,一是要求各系停止采用油印手段印制讲义,以小胶印替代油印;二是由教务长办公室和出版社两方筹措资金,用作我校第一届优秀教材奖的奖金。会议还部署了我校本次教材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办法。
1993年2月
学校召开教材工作评估动员会,布置本学期各单位教材自评工作。会议由副校长许嘉璐主持。
1993年3月
我校共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分别是陶大镛、许嘉璐、何香涛、郑光美、谢军;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7人,分别是启功、王于畊、吴英辅、方福康、张厚粲、汪培庄、陆善镇。
1993年4月
学校举行纪念会,纪念著名社会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诗人黄药眠教授诞辰90周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民盟中央副主席陶大镛、马大猷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许嘉璐主持,校党委书记周之良到会,校长方福康代表学校作了讲话。
1993年9月
由我校古籍所和江苏古籍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全元文编纂工作座谈会”在我校举行。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副组长周林,我校校长方福康,副校长许嘉璐、杨国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等二十几个有关单位的元代文史专家学者出席了大会。大会听取了各位专家学者对如何编纂《全元文》的建议和意见。
1994年2月
白寿彝先生85寿诞暨《白寿彝史学论集》出版庆祝会举行。参加这次盛会的,有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民盟中央、国家教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北京市民委、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史学会等单位的有关负责人,以及白先生的同事好友、学界名流周林、季羡林、刘大年、苏秉琦、齐世荣、周一良、林业泉、田宗庆、钟敬文、陶大镛、启功、王梓坤、顾明远、赵光贤、何兹全、刘乃和等近200人。副校长许嘉璐致祝词。
1994年4月
应教育系学生会、教育学社的邀请,全国人大常委、我校副校长许嘉璐为同学们作了有关“两会”的报告。
1994年5月
我校出版社向希望工程及优秀少年儿童赠书仪式暨《走向英语世界》系列丛书首发式隆重举行。希望工程负责人和我校领导许嘉璐、吴猛、杨国昌及著名专家学者启功、陶大镛等出席了赠书仪式。
1994年5月
由市委教育工委、市高教局和团市委主办的“1994年北京市大学生短剧小品汇演决赛”在我校举行。市教工委副书记徐天民、夏强,团市委副书记刘伟,团市委大学部副部长赵文,我校副校长许嘉璐、党委副书记郑君礼等观看了演出。
1994年5月
纪念谭丕模先生诞辰95周年暨遗著《中国文学思想史合璧》首发式在我校举行。副校长许嘉璐主持了仪式,党委书记周之良,我校著名教授启功、钟敬文、郭预衡、刘乃和及中文系、出版社等单位负责人、部分师生代表出席了仪式。应邀出席的还有谭先生的家属谭得伶教授、王梓坤教授及曾志、舒芜等生前好友。会上,舒芜、郭预衡、何锡麟、李筠、郭锡良、陶斯亮等分别发表了回忆讲话。
1994年6月
中央歌剧院中央芭蕾舞团来校,举行“艺海明珠”的慰问演出。周之良、杨国昌、许嘉璐等校领导出席了晚会。
1994年9月
经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因工作变动,免去许嘉璐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1995年7月
由于许嘉璐调任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主任,刘友渔调离学校,二人原在校内担任的一切行政职务随之免除。
1998年3月
第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第九届会议在北京召开。我校参加全国人大的代表为许嘉璐(副委员长)、陆善镇、何香涛;全国政协委员为启功(常委)、袁贵仁、方福康、张厚粲、吴英辅、庞丽娟。
1998年9月
由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与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研讨暨表彰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发来贺信。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郝克明主任、基础教育司李连宁司长、原国家教委副总督学陈德珍先生、我校副校长郑师渠教授出席了大会。
1998年12月
我校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暨恢复研究生教育20周年”纪念会。国务院学位办综合处处长孙也刚到会,校长陆善镇致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授发来贺信,顾明远教授为本次会议题词。
1999年4月
学校举行“祝贺白寿彝教授90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来自中央统战部、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宗教局、民盟中央、国家民委、全国人大民委、全国政协民委、中国史学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回族协会、上海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以及著名学者季羡林、钟敬文、刘大年、王钟翰、何兹全、戴逸、田余庆、齐世荣、金冲及、蔡美彪等出席了大会。党委书记袁贵仁和校长陆善镇在庆祝会上致辞,对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全书出版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兆国分别致信、致电或以其他方式向白寿彝教授表示祝贺。
1999年6月
“著名文学史家谭丕模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副校长郑师渠出席研讨会并发言。启功、李锐、舒芜、郭预衡等著名作家、学者以及谭先生的生前好友、同事、学生、亲属参加了会议。
1999年10月
由我校发起,北京市教委、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香港大学,以及北京等10省市民办教育团体联合主办的“面向21世纪民办学校教育”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的主题是“21世纪民办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战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教育部、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校长袁贵仁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美国联邦教育部私立教育办公室特别顾问柯伦克(Jack Klenk)、日本教师学会原会长铃木慎一等国际知名专家,以及来自美、英、法、日、澳、加、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共计30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2000年3月
白寿彝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白寿彝先生逝世后,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李岚清、丁关根、李铁映、丁石孙、许嘉璐、王兆国、阿沛·阿旺晋美、钱伟长、白立忱、何椿霖、王朝文、陈至立、马启智、毛如柏以及费孝通、雷洁琼、杨静仁、胡绳分别以不同方式向白寿彝和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与悼念;许嘉璐、白立忱、李德洙、陈至立、李志坚、徐锡安、叶小文、吴修平、李文海等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白寿彝先生。
2000年9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任命郭家宏为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特聘许嘉璐为汉语文化学院院长;任命韩震为哲学系系主任,晏辉、李祥俊为哲学系副系主任;任命武爱为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任命陈绂为汉语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和生为汉语文化学院副院长。
2000年9月
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会议听取了今年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的汇报;讨论通过了本学期新一轮学科调整《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研究决定撤销“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成立“汉语文化学院”,聘任许嘉璐副委员长担任院长;会议讨论、通过《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实行货币化分房的意见》;同意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建立“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2000年10月
我校举行汉语文化学院成立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袁贵仁为汉语文化学院揭牌。
2000年12月
我校教师培训学院成立大会举行。会上,校长袁贵仁宣布了成立教师培训学院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到会致辞。
2000年12月
我校出版社举行建社20周年庆祝大会。校长袁贵仁、副校长郑君礼、出版社社长常汝吉参加大会并讲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为出版社建社20周年题诗。
2001年5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民进中央副主席、民进北京市委主委陈难先一行来我校调研工作并参加我校民进支部活动。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会见了许嘉璐副委员长一行。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出席了我校民进支部活动。
2001年12月
经党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许嘉璐工作室”,朱小健同志为工作室主任。
2001年12月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教授主持、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与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孙诒让全集》编纂工作启动。
2002年4月
心理学院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科技司司长谢焕忠、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张侃、校领导陈文博、钟秉林、郑师渠、史培军以及心理学家张厚粲、车宏生、王甦、车文博,以及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国内各高校心理系主任、心理研究所所长出席了大会。
2002年7月
启功先生从教七十周年学术座谈会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部长陈至立,中共中央统战部常务副部长刘延东,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著名学者张中行等分别发来贺信、贺电。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央文史馆、九三学社、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领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
2002年9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看望启功先生。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陪同看望。许嘉璐副委员长还考察了学校西区、艺术与传媒学院,参观了我校百年校庆展览。
2002年9月
纪念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尉健行、李岚清、丁关根、李铁映、贾庆林、王光英、许嘉璐、王忠禹等出席了庆祝大会。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北师大百年光辉历史,勉励北师大师生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庆祝大会由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主持。校长钟秉林发表了讲话。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北京市市长刘淇、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法国巴黎高师校长于杰、我校教师代表何大澄、学生代表蔡晓芳先后在会上致辞。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和部分其他省市负责人,部分海内外知名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代表团和在校师生员工代表6000余人参加了庆祝大会。
2002年9月
《世纪春雨》——庆祝教师节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文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本台晚会由教育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教育部副部长周济、袁贵仁,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市教委主任耿学超,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赵立凡,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王梓坤院士等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观看了演出。
2002年10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成立。王民担任主任,毛大威担任副主任,马世华、吴林书、雷淳、邹泓、李红为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张怀西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向民进北师大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祝贺。
2002年10月
由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兄弟院校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基地评审组到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进行实地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介绍了学校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思考、学院的定位和学院的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副校长董奇代表学校为我校汉语文化学院申请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作报告。
2002年12月
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在我校正式挂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原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蔡赴朝,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等出席成立仪式并讲话。
2003年1月
张静如教授从教50周年研讨会举行。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全国中共党史学会会长龚育之、中国人民大学彭明教授、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以及党史学界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发来贺电和贺信。
2003年6月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组织编写《“非典”北京:文化切入的思考》一书。文化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担任顾问。
2003年6月
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教师》(月刊)创刊号出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为《中国教师》创刊号题写了贺词。
2004年1月
学校成立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挂靠汉语文化学院;许嘉璐任研究所所长。
2004年3月
我校与香港浸会大学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
2004年8月
由中国教育学会和我校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中学校长大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选、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我校副校长郑君礼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2005年3月
由教育部主办、我校承办的“香港中小学教师国情与通识教育高级研修班”开学典礼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周波、我校校长钟秉林以及150多位香港学员参加典礼。
2005年9月
200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科学学院王梓坤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系黄祖洽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教育学院顾明远教授等出席典礼。
2005年10月
由许嘉璐教授承担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中文信息处理应用基础研究”通过科技部的验收。
2005年11月
学校成立汉语国际推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顾问为许嘉璐,组长为刘川生,副组长为董奇,组员有张和生、张健、杨共乐、刘象愚、张斌贤、车宏生、黄荣怀、朱小健、赖德胜、王一川、周作宇、洪成文。
2005年12月
纪念我校对外汉语教学四十周年大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主任许琳,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陆俭明,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等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张秀琴,对外汉语教学前辈吕必松、赵金铭,我校副校长董奇等嘉宾以及汉语文化学院全体师生参加会议。
2005年12月
美国前西弗吉尼亚州州长、现任美国大学校董会主席Gaston Caperton先生及其夫人、教育技术专家、Mamamedia公司创始人Idit Caperton女士一行来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副校长董奇等出席了我校授予Caperton先生和夫人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仪式。
2006年4月
法学院成立庆典暨首期京师法学名家讲坛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中国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刘飏等出席庆典并致辞。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肖扬院长、国际刑法学协会、美国纽约大学法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法学院等单位和个人致函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为法学院揭牌。来自中央政法机关的领导、兄弟院校法学院的学者、立法司法部门的专家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法学院师生近300人参加庆典。庆典仪式由副校长韩震主持。
2006年6月
参加“汉语桥——美国中小学校长访华之旅”的美国42个州的400多名中小学校长及教育官员来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教授为来宾们作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专题报告。党委书记刘川生、中国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汉办)许琳主任、美国大学理事会代表出席交流活动。副校长董奇主持报告会。
2006年7月
学校举行“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揭牌、中国汉语网开通、CCTV—4万里海疆快乐行启程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委员、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组长陈至立,首都各高校代表、驻华使领馆代表、国内外专家、留学生代表、新闻媒体代表260余人出席活动。
2006年9月
汉语国际推广北京基地首届国际汉语教育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班举行开学典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我校校长钟秉林出席并讲话。
2006年10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我校会见来访的香港新界校长会访京团一行。校党委书记刘川生主持会见活动。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周俊明,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丁雨秋、副主任宋博和我校副校长韩震出席会见活动。
2006年11月
学校召开第五次校友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魏礼群,学校原党委书记、珠海分校董事会主席、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陈文博,校领导刘川生、唐伟、郑萼、董奇、葛剑平、樊秀萍等出席会议。来自国内外的校友理事代表和企业家校友代表,校内各单位校友工作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大会。
2007年7月
成立辞书研究与编纂中心,许嘉璐为中心主任,朱瑞平为执行主任。
2007年9月
学校举行庆祝第23个教师节暨建校105周年表彰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民出席会议。大会表彰了一批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和荣誉校友。大会由校党委书记刘川生主持。
2007年9月
我校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选举刘川生同志为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董事长、朱小健教授为副董事长。聘请许嘉璐先生为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名誉董事长、北京汉语国际推广中心主任。
2007年11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我校揭牌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宣读了中编办“关于北京师范大学加挂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牌子的批复”。教育部部长周济和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共同为中心揭牌。校长钟秉林、副校长董奇、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各相关司局领导,各省、市、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领导、专家和嘉宾出席揭牌仪式。
2008年3月
朱智贤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心理学科建设研讨会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出席研讨会。
2008年10月
顾明远教授从教60周年庆典暨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助理蔡国英、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世界比较教育学会会长克莱茵·索迪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所长马克·贝磊、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张中原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教育学科学术组织领导人以及教育部有关司局、有关省市教育厅局领导出席庆典。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等发来贺信。校党委书记刘川生代表学校致辞,高度评价了顾明远先生为我校的发展以及我国教育现代化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
2009年7月
首届海峡两岸中小学教师文化交流研习活动在我校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进中央原主席许嘉璐出席开幕式并演讲。
2009年9月
我校承办第四届全国师德论坛。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论坛并作重要讲话。校长钟秉林出席论坛并发言。
2010年3月
我校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三期“体验动感中国”项目开学典礼举行。项目组织百余名受英国政府资助的英国优秀留学生参加为期三周的文化交流、体验活动。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我校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先生、国家汉办副主任赵国成先生出席开学典礼。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出席典礼并致辞。
2010年4月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赴泰国、尼泊尔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班结业典礼在我校举行。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汉语文化学院院长许嘉璐,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马箭飞等出席典礼。
2010年12月
学校举行成人高等教育55周年庆典大会。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等题词祝贺。校长钟秉林,我校荣誉教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成人教育协会会长朱新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市教委副主任郑萼,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晋峰,我校资深教授黄会林等出席大会。副校长陈光巨主持大会。
2010年12月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揭牌典礼暨首届人文宗教高端论坛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十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许嘉璐、顾秀莲等出席成立大会并为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揭牌。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等出席大会并致辞。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特邀许嘉璐先生担任院长。
2011年2月
资深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学会顾问,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学术顾问何兹全先生逝世,享年101岁。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刘延东、李源潮、朱镕基、吴官正、周铁农、李建国、杜青林、厉无畏、何鲁丽、许嘉璐等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向其家属表示慰问。魏礼群、袁贵仁、何毅亭、张茅以及我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对何兹全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并慰问其家属。民革中央、教育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史学会等单位发来唁电或赠送挽联。
2011年3月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机器翻译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我校举行。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学校中文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许嘉璐教授出席并致辞。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与我校副校长葛剑平共同为联合实验室揭牌。
2011年7月
学校举行台湾中小学校长教师研修班暨两岸基础教育论坛。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出席开幕式并作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