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王英杰

 

王英杰,男,1945年11月生,山东莱州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师从顾明远教授,1988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1—1992年获福布来特奖学金赴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讲学;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兼汉语教育学院院长、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北师大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联合国教科文教育研究所(汉堡)管理理事会候补理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比较教育组成员、中华美国学会理事、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比较教育、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美国教育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教育学部

相关学科

教育学

相关事件

1984年5月
经校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陈忠文任校长办公室主任,免去其外事处处长职务;林碧君任外事处处长,免去其人事处副处长职务;秦景任人事处副处长;王英杰任外国教育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1991年2月
任命吴家国为研究生院副院长;王英杰为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守福、曲恒昌为外国教育研究所副所长;詹君仲、邢文英为经济系副系主任。免去童庆炳的研究生院副院长,毕淑芝的外教所所长,迟恩莲的外教所副所长,王同勋、杨国昌的经济系副系主任职务。
1995年7月
接国家教育委员会教人字〔1995〕70号通知,任命袁贵仁、冯文林、王英杰、郑君礼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吴猛、吴碧华、杨国昌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吴猛、吴碧华改任副校级调研员。
1995年11月
“启功先生《汉语现象论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王英杰教授到会并发表了讲话。
1995年11月
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学校教学委员会,陆善镇任主任,王英杰、冯文林任副主任。
1995年11月
我校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成立大会举行。王英杰副校长主持会议。校长陆善镇、党委书记周之良、副校长袁贵仁等学校领导出席成立大会。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由教育系、心理系、儿童心理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原外教所)组成。
1996年4月
我校第二十一次学生代表大会召开。校党委书记周之良、副书记吴志功、副校长王英杰及全国学联、北京市学联的负责同志出席了大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0余所兄弟院校的学生会主席,我校学生会主席、研究生会主席以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了大会。
1996年5月
“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证”国际会议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及亚、美、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19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黄辛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秘书长王忠烈,国家教委高教司司长纪宝成,我校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等出席了会议。
1996年6月
经济学院成立大会召开。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到会并讲话。全国著名经济学家、我校陶大镛教授任经济学院名誉院长,杨国昌教授任院长。
1996年6月
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原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及相关干部职务随之取消,王英杰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兼),陈绂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和生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学部主任,王魁京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化研究部主任,白起兴任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办公室主任。
1996年6月
本科毕业生与校领导座谈会举行。副校长王英杰、党委副书记吴志功参加了座谈会。
1996年9月
宝钢教育基金会决定设立高校文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出版专项基金,资助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博士文库》,我校王英杰、陶大镛教授担任编委会人员。
1996年9月
我校举行研究生院正式成立揭牌仪式及96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党委书记周之良、校长陆善镇、副校长袁贵仁教授、党委副书记范国英教授、副校长王英杰教授出席了仪式和典礼。国家教委学位办公室副主任谢桂华宣读了国家教委关于批准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转正的通知。
1996年9月
学校召开座谈会,庆祝第12个教师节及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党委书记周之良,校长陆善镇,副校长袁贵仁、王英杰,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吴志功及王梓坤、黄祖洽、孙儒泳等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1996年9月
我校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01人,其中包括211名正式代表,59名列席代表,21名特邀代表。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国家教委人事司司长陈文博、北京市委教工委常务副书记尹栋年等领导参加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八届党委工作报告和第三届纪委工作报告。会议拥护国家教委关于我校由校长负责制改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决定。大会选举出了中共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和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北京师范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名单:马新国、王彬、王英杰、王兴业、王炳照、邓邦明、白光耀、刘木春、李德芳、吴志功、邹红、杨展如、郑君礼、范国英、周尚意、林福智、袁贵仁、唐伟、舒华、樊秀萍、戴家干。袁贵仁当选党委书记,范国英、吴志功、刘木春当选副书记。中共北京师范大学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王蔷、刘木春、刘增森、张梅英、张崇浩、李季、郑师渠、贾绍勤、程正方。刘木春当选纪委书记,张梅英当选副书记。
1996年10月
我校举行新生田径运动会。校党委书记袁贵仁、副书记吴志功、副校长王英杰等校系各级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1996年10月
中国建设银行爱心基金资助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贫困大学生的捐款仪式在建行大厦举行。副校长王英杰代表我校在协议书上签字。按照协议规定,中国建设银行每年按人均1500元资助我校特困生40名,有效期为10年,受资助学生须由双方共同审核确定。
1996年11月
经校务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发展与研究中心。王英杰任中心主任,王本中任常务副主任,魏义均、林福智、张锦斋、孙汉银任副主任。
1996年12月
校工会邀请了教学、管理部门的10位工会主席与校领导座谈。党委书记袁贵仁、副校长王英杰到会听取意见。
1996年12月
国家教委华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暨我校教育管理学院成立15周年庆祝会召开。校党委书记袁贵仁、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党委副书记吴志功及有关方面代表80余人出席。
1997年3月
中英多媒体理科教学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王英杰、谢维和参加研讨会。
1997年3月
国家教委批准我校第4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名单,陆善镇任主席,顾明远、杨展如任副主席,王英杰、王梓坤、方福康、冯世平、刘伯里、孙儒泳、陈木法、吴仲达、杨国昌、何香涛、劳凯声、张静如、林崇德、罗钢、郑师渠、赵俊琳、郭志刚、袁贵仁、黄祖洽、彭聃龄、谢绍白、瞿林东为委员。
1997年4月
心理系与中国科学院心理所共同举办第三届国际“汉语认知研讨会”。副校长王英杰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1997年4月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梁贯成博士受聘为我校客座教授。副校长王英杰出席受聘仪式并向梁贯成博士颁发聘书。
1997年5月
学校召开筹建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研讨会。副校长王英杰,世界自然基金亚太地区教育协调员Dr.Mathan Lal和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首席代表Daniel A.Viederman出席了研讨会。
1997年6月
我校召开1997年外事工作会议。国家教委港澳台办主任李海绩,我校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等参加了会议。
1997年6月
全国高等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国家教委副主任周远清、我校副校长王英杰、谢维和等到会并参加研讨。
1997年6月
学校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工会代表大会。中国教育工会主席蒋文良、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郑守廷、市教育工会主席刘祚屏、副主席杜自中和学校党政领导袁贵仁、陆善镇、范国英、刘木春、吴志功、杨展如、郑师渠、谢维和、王英杰、郑君礼等出席大会。选举杨展如等15人、王彬等21人为新一届教代会执委会和工会委员会委员。
1997年7月
受国家教委委托,我校举办“首届京澳夏令营”,我校副校长王英杰担任夏令营营长。
1997年8月
美国新闻署及教育部代表团一行3人来我校访问,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接见代表团成员。
1997年8月
我校作为协办院校参加“97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研讨会”。副校长王英杰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国际化”为题作大会发言;外事处包华影处长对中国目前对外接待的质与量的关系进行专题讲座。
1997年8月
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来我校访问,与副校长王英杰就两校今后进一步合作事宜进行探讨。
1997年9月
学校举行新生开学典礼。校党委书记袁贵仁,校长陆善镇,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吴志功、刘木春,副校长王英杰、郑君礼、谢维和及启功教授出席大会。
1997年9月
辅仁大学校友会举行辅仁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辅仁大学校友会会长王光美、名誉会长王光英、第一副会长孟英、总干事王振稼及郝德圆、马少波参加大会。台湾辅仁大学校长杨敦和、我校副校长王英杰到会祝贺。
1997年12月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成立暨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项目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副校长王英杰到会并讲话。
1998年4月
奥地利外交部副部长、文化政策司司长莫尼卡·卡丽斯塔博士来访,校长陆善镇、副校长王英杰会见了来宾。双方就我校与奥地利高等院校在经济学、艺术教育和信息交流领域进行合作作了交流。
1998年4月
亚洲教育文化研究中心和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中国蒙台梭利教师培训计划”启动仪式及“蒙台梭利在中国”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副校长王英杰等到会祝贺。
1998年5月
学校召开1998年外事工作会议。校长陆善镇出席大会并讲话。副校长王英杰在会上作了题为《北师大外事工作的97回顾与98展望》的报告。
1999年6月
“香港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及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教育部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教育部社政司有关负责同志,香港大学副校长程介明以及兄弟院校的师生代表出席了会议。副校长王英杰出席会议并代表学校致辞。
1999年9月
学校召开全校中层干部会。党委书记、校长袁贵仁受教育部委托宣读郑君礼、郑师渠、谢维和、董奇、史培军、戴家干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免去王英杰、杨展如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的通知;宣读了教育部党组决定增补郑师渠、董奇、刘永平为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委员、常委,免去王英杰、杨展如、王兴业的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常委职务的通知。袁贵仁、史培军、董奇、郑君礼等学校领导在会上发表讲话。全校各总支、直属支部、各院系所中心、机关各部处副处级以上干部,各部门工会、民主党派负责人及全体博士生导师出席了会议。
1999年9月
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举行。我校共申报16项,有11项成果获奖。一等奖:顾明远的《教育大辞典》、王英杰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义务教育》、黄济的《教育哲学通论》;二等奖:成有信的《现代教育引论》、冯忠良的《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章志光的《学生品德形成新探·试论品德的心理结构》、孙喜亭的《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几个基本问题》、申继亮的《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毕淑芝的《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丁尔陞的《现代数学课程论》、冯瑞琴的《计算机与智力心理学》。
2002年3月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36个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其中,林崇德教授主持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王英杰教授主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檀传宝教授主持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4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项目;谢维和、劳凯声、俞启定、张斌贤、申继亮、赖德胜等主持的6个项目为国家一般项目;石中英等主持的3个项目为国家青年项目。另有教育部重点项目17项,教育部青年项目6项。
2003年6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的通知》,我校13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其中文科6人,理科5人,工科2人。钟秉林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所在学科评议组如下:袁贵仁(哲学),劳凯声(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林崇德(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陆善镇(数学),陈木法(数学),李小文(地理学),何大澄(生物学(Ⅰ)),方福康(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齐晔(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6年12月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14项,其中国家重点课题3项。在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中,我校以王英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课题组和以赵秉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课题组分别中标,获批经费100万元。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申报中,以刘川生为首席专家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和以林崇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研究”课题组分别获准立项重大课题;在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中,何兹全先生的“中国中古政治与社会”被批准为重大项目,获批经费20万元。在教育部一般项目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30项,获批经费132万元。在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15项。
2009年2月
我校16位教授当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他们是:袁贵仁(哲学)、赵秉志(法学)、董晓萍(社会学)、杨耕(马克思主义理论)、石中英(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董奇(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唐梓洲(数学)、冯世平(物理学、天文学)、李小文(地理学)、任海云(生物学)、狄增如(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杨志峰(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9年11月
教育学部2008届博士生郄海霞的学位论文《美国研究型大学与城市互动机制研究》和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研究所2008届博士生罗倩的学位论文《不同情绪义的词的“阈下启动”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获选2009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王英杰教授和彭聃龄教授分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