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人物
机构
学科
阶段
林崇德
林崇德,男,汉族,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1年2月出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专业,专长为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首界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中的第一位。其社会兼职30余种,是14所国内外高校的兼职教授。美国的《肯特日报》把他与美国当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我国核心期刊《中小学管理》誉他为“中国基础教育的播火者”。
相关人物
顾明远
顾明远
童庆炳
童庆炳
陈木法
陈木法
方福康
方福康
钟秉林
钟秉林
董奇
董奇
黄祖洽
黄祖洽
王梓坤
王梓坤
瞿林东
瞿林东
刘家和
刘家和
袁贵仁
袁贵仁
陆善镇
陆善镇
史培军
史培军
孙儒泳
孙儒泳
相关机构
心理学院
相关学科
发展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相关事件
1984年3月
我校心理学系朱智贤教授指导的博士生林崇德以优秀论文《小学儿童在运算中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这是我校培养的国内第一位教育学博士。
1984年4月
我校召开颁发博士学位证书大会,向林崇德、陈木法颁发博士学位证书。肖敬若、纵瑞堂、汪堃仁等校行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的负责同志,林崇德的指导老师朱智贤和陈木法的指导老师严士健出席了大会。
1985年6月
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我校原心理学系的儿童心理研究室扩建为儿童心理研究所。朱智贤任所长,吴凤岗(兼任)、林崇德任副所长。
1986年11月
我校向国家教委申报破格提拔的6位中青年教授全部得到批准。6位教授是:林崇德、罗里波、陈木法、胡岗、杨展如、梁灿彬。
1986年12月
文科各系所共出版专著(含教材、教学参考、普及读物)116部,译著13部,发表学术论文915篇、译文8篇。朱智贤、林崇德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黄济的《教育哲学》、朴永馨的《试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受到社会学术界、理论界好评。
1988年2月
儿童心理研究所召开“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课题研讨会。课题组负责人、儿童心理研究所副所长林崇德教授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有关思维的几个问题》、《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学术报告,向参加实验的中学骨干教师和科研人员介绍和讲解了当前国际、国内有关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
1988年6月
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名单:主任王梓坤;副主任方福康、顾明远、许嘉璐、郝允祥;王永潮、王德胜、田继宗、刘宁、刘若庄、孙儒泳、严士健、陈木法、吴永仁、何香涛、沈复兴、纵瑞堂、周之良、张兰生、张至善、杨展如、林崇德、俞敏、胡恒立、陶大镛、袁行榘、袁名敦、韩俊才、黄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彭聃龄为委员;王树人、韩绍祥、胡祖莹、马樟根为秘书组成员。
1990年1月
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林崇德任儿童心理研究所所长;孟志强任房修处副处长。
1990年5月
王焕勋主编的《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朱智贤、林崇德合著的《思维发展心理学》和曹才翰、蔡金法合著的《数学教育学》在全国首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竞选中获一等奖,贺永清、张公武撰写的论文《思想政治课改革试验的设计与实践》获二等奖。
1990年5月
全国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开幕式由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董奇博士主持。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林传鼎、张厚粲等教授,我校校长方福康教授、副校长许嘉璐教授、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全国及我校有关学科、系所的专家、学者、领导、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80余名代表和我校有关师生2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许嘉璐副校长、朱智贤、陈元晖等几位教授和大会委员会代表李其维博士在开幕式上分别讲话。
1991年1月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为纪念我国学位制度建立10周年,决定对695名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予以表彰,并授予“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我校有8名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受到表彰,他们是:陈木法(博士)、丁鄂江(博士)、李翀(博士)、林崇德(博士)、史培军(博士)、唐守正(博士)、王一川(博士)、袁贵仁(硕士)。
1991年3月
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主持制订“八五”规划社会科学基金心理学“课题指南”会议在我校召开。
1991年4月
应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苏联教育科学院第一副院长兼心理研究所所长达维多夫教授的邀请,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林崇德教授、副所长董奇副教授赴苏联进行为期两周的访问和讲学。
1991年9月
我校举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报暨教育问题研讨会。国家教委直属司、基础教育司、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办公室的同志参加研讨会。校长方福康致辞,林崇德、姜璐、阎金铎、朴永馨等近20人在会上就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教育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发言。
1992年12月
在全国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评奖中,我校有11种教材获奖。朱智贤、林崇德的《儿童心理学史》获国家特等奖。
1993年2月
全国高校第二届优秀教材评审结果揭晓。我校儿童心理研究所朱智贤教授、林崇德教授合著的《儿童心理学史》获优秀教材特等奖;中文系陈惇教授、刘象愚副教授合著的《比较文学概论》和生物系孙儒泳教授的《动物生态学原理》获优秀教材奖。
1993年3月
国家教委批复,同意我校由方福康等25人组成第三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方福康任主席,顾明远、刘若庄任副主席,马本堃、王梓坤、王策三、冯文林、刘伯里、刘家和、孙儒泳、严士健、张兰生、何香涛、陆善镇、张厚粲、张静如、周之良、杨国昌、林崇德、郭志刚、袁贵仁、钱瑗、龚书铎、黄祖洽、薛绍白任委员。
1993年8月
由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林崇德主持的、跨国家教委“七五”、“八五”计划的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教师素质提高及其与学生能力发展关系”课题的总结表彰大会举行。
1993年9月
学校举行教师节表彰会,校领导方福康、周之良、杨国昌、吴猛、冯文林、范国英、郑君礼及师生员工代表近300人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校长冯文林主持,校长方福康发表了讲话,副校长杨国昌宣布了获市级和校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教师名单,党委副书记范国英宣布了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和满30年教龄的教职工名单。优秀教师宛金章、王定锦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工作情况和经验。1993年教师节我校获国家级、市级、校级表彰的有: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人(王世强,数学系),北京市优秀教师14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1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我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19人。我校获1993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有:国家级二等奖1项(儿心所,林崇德、朱智贤、董奇,培养高质量发展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北京市一等奖6项,北京市二等奖7项,校级奖24项。我校1993年满30年教龄的教职工有66人。
1993年12月
曾宪梓教育基金会1993年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荣毅仁、李岚清等出席仪式。校长方福康、副校长杨国昌、教务长沈复兴及获奖教师参加了大会。这是基金会在全国128所高等师范院校及师范性较强的综合性大学范围内第一次评奖。我校共有35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人(梁灿彬、严士健),二等奖5人(林崇德、张厚粲、王梓坤、陈帼眉、王定锦),三等奖28人,获奖人员数量及等级水平在全部获奖学校中名列第一。
1995年4月
我校有16项社会科学成果在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奖。其中,成有信主编的《教育学原理》、冯忠良的专著《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获一等奖。获二等奖的有:杨镜江、陈仲华主编的《精神生产概论》、桑新民的专著《呼唤新世纪的教育哲学——人类自身生产探秘》、张嘉同等的学术专著《规律新论》、吴序光等的专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命运》、张鸿苓等的专著《语文教育学》、黄药眠、童庆炳主编的《中西比较诗学体系》、夏志德等的《俄语成语双解词典》、刘宁等的《俄苏文学批评史》、白寿彝主编的《文史英华》、李保初主编的《创作技巧学》、毕淑芝、王义高的《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孙喜亭的《教育原理》、林崇德的《学习与发展》。
1995年10月
我校20项社会科学成果获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钟敬文的论文《洪水后兄妹再殖人类神话》、毛礼锐等的专著《中国教育通史》、王焕勋等的专著《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顾明远的《战后苏联教育研究》、林崇德的《学习与发展》获一等奖。孔祥民的《德国宗教改革与农民战争》、何兹全的《中国古代社会》、周桂钿的《董学探微》、齐振海主编的《管理哲学》、沈小峰与王德胜的《自然辩证法范畴论》、杨百顺的《比较逻辑史》、童庆炳主编的《现代心理美学》、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日昌的论文《对近几年来高考试卷的分析研究》、张必隐与彭聃龄的研究咨询报告《中文双字词在心理词典中的分解贮存》、俞敏的论文《汉藏同源字谱稿》、张日昇的《青年心理学——中日青年心理的比较研究》、成有信的《教育学原理》、符娟明主编的《比较高等教育》获二等奖。
1996年11月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博士文库》聘请我校王炳照、王策三、何克抗、顾明远、裴娣娜、周桂钿、李毓章、林崇德、杨国昌为1996年度申报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1997年3月
国家教委批准我校第4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名单,陆善镇任主席,顾明远、杨展如任副主席,王英杰、王梓坤、方福康、冯世平、刘伯里、孙儒泳、陈木法、吴仲达、杨国昌、何香涛、劳凯声、张静如、林崇德、罗钢、郑师渠、赵俊琳、郭志刚、袁贵仁、黄祖洽、彭聃龄、谢绍白、瞿林东为委员。
1997年9月
1997—1998年度“教育及社会科学应用研究论文奖”获奖者共10人,青年教师:寇或(导师:林崇德)、朱红文(导师:齐振海);博士研究生:陈如平(导师:吴式颖)、陶沙(导师:董奇)、王冰(导师:顾明远);硕士研究生:王绽蕊(导师:曲恒昌)、申素平(导师:劳凯声)、王永利(导师:王义高)、许丹(导师:吴忠魁)、詹鑫(导师:邢克超)。
1998年9月
由我校发展心理研究所林崇德教授主持的国家级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教师素质提高与学生心理发展关系的研究”课题研讨暨表彰会在中共中央党校召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发来贺信。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的郝克明主任、基础教育司李连宁司长、原国家教委副总督学陈德珍先生、我校副校长郑师渠教授出席了大会。
2000年1月
我校青年教师石中英、沃建中副教授在1999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入选,指导教师黄济及林崇德、沈德立教授同时受到表彰。两位获奖者申报的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科研项目《文化视野中的教育改革》、《小学儿童数形加工策略的发展研究》,分别获得30万元、25万元资助。
2000年3月
新一届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人员组成确定。陈文博、陈木法、林崇德分别担任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主任。
2000年4月
我校心理发展研究所林崇德教授和数学系陈木法教授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化学系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教研室获“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林崇德教授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0年9月
我校人事处、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召开“新世纪高校教师社会作用与综合素质展望”座谈会,庆祝第16个教师节。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袁贵仁以及王梓坤院士、刘伯里院士、顾明远教授、林崇德教授等老中青教师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2001年4月
根据学校2001年研究生培养工作优秀奖和优秀研究生导师奖评选结果,中文系、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研究生培养工作一等奖,发展心理所、历史系、教育系、数学系、物理系和资环系获得二等奖;中文系钟敬文、低能物理所黄祖洽、教育系黄济、哲学系袁贵仁以及发展心理所林崇德获得优秀研究生导师特等奖,中文系童庆炳、心理系张厚粲、法政所张静如、经济学院王善迈、哲学系周桂钿、比较教育所顾明远、艺术系黄会林、历史系黎虎、物理系马本堃、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天文系李宗伟、数学系陆善镇、化学系金林培、信息学院何克抗和资环系朱启疆获得优秀奖。
2001年5月
在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校共有10项成果获奖。其中,中文系钟敬文主持的《民俗学学科的创建与实践》、资环系赵济主持的《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信息科学学院裴留庆为主要完成人的《信息与电子科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启功、顾明远、林崇德、康仲远、黄秀梨、乌美娜、舒华、葛岳静主持的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数位居全国高校第四。
2001年9月
我校召开以“学习讲话精神,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为主题的座谈会。国家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阚延河,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王新华,党委书记陈文博,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副校长史培军以及黄祖洽院士、龚书铎教授、刘家和教授、林崇德教授、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等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2002年3月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评审结果,我校共有36个项目获得经费资助。其中,林崇德教授主持的“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王英杰教授主持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裴娣娜教授主持的“主体教育与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檀传宝教授主持的“欣赏型德育模式的建构研究”4个项目被批准为国家重点项目;谢维和、劳凯声、俞启定、张斌贤、申继亮、赖德胜等主持的6个项目为国家一般项目;石中英等主持的3个项目为国家青年项目。另有教育部重点项目17项,教育部青年项目6项。
2002年3月
我校5部文科著作荣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优秀图书奖”。《应用心理学书系》(林崇德主编)获国家图书奖;《邓小平理论与中共党史学》(王炳林著)、《教育经济研究丛书》(王善迈主编)、《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项贤明著)、《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王泉根著)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2002年3月
我校召开自主设置专业工作交流研讨会。校长钟秉林、教学委员会主任林崇德以及各院系负责人等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董奇主持。
2002年7月
教务处召开2002年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审会,黄祖洽获得特别荣誉奖;王静爱、李翀获得特等奖;王一川、于丹、杨庆云、管靖、赵欣如、郇中丹、孙艳春、桑建利、晏辉、曾琦、李和、向本琼、汝企和、赵春明、田晓岑、杨学成获得优秀奖。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主持会议。
2002年9月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颁奖大会召开。会上,校党委书记陈文博、校长钟秉林、副校长董奇以及教学委员会主任林崇德教授为获得“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0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北京师范大学2002年度优秀教材奖”、“2002年本科教学优秀奖”和“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的教师颁奖,并为2002—2003年教学督导团专家颁发了聘书。
2003年6月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名单的通知》,我校13名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其中文科6人,理科5人,工科2人。钟秉林教授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我校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及所在学科评议组如下:袁贵仁(哲学),劳凯声(教育学),王英杰(教育学),林崇德(心理学),周星(艺术学),晁福林(历史学),陆善镇(数学),陈木法(数学),李小文(地理学),何大澄(生物学(Ⅰ)),方福康(系统科学),钟秉林(机械工程),齐晔(环境科学与工程)。
2003年10月
学校调整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人员组成。 校务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文博,副主任钟秉林、王梓坤、方福康、陆善镇、顾明远,启功、陶大镛、何兹全为顾问,樊秀萍为秘书长,委员为毛振明、王宁、王彬、王乃炎、王永炎、王英杰、刘伯里、刘昌明、刘若庄、刘鸿亮、孙儒泳、安宝生、齐晔、何香涛、劳凯声、吴志功、张秀兰、张厚灿、张新时、张静如、杨耕、杨展如、沈越、陈绂、陈新、陈木法、周流溪、呼中陶、林崇德、郑君礼、姚力、姜璐、徐汝梅、晁福林、梁振华、黄祖洽、龚书铎、童庆炳、戴家干、魏国。 学术委员会成员为:主任陈木法,副主任郑师渠、史培军,林学钰、刘家和、王炳照为顾问,高尚玉为秘书长,委员为方维海、车宏生、邓志威、申继亮、刘永平、刘宝元、刘象愚、朱霖、朱志敏、何大澄、张健、张聪、张大勇、张小虎、张斌贤、李翀、李小文、李国英、李洪兴、杨共乐、杨志峰、杨国健、沈复兴、陈黎、陈英和、周星、周作宇、周宏余、胡岗、赵世瑜、唐任伍、殷恒婵、黄荣怀、韩震、赖德胜、廖申白、魏群、瞿林东。
2004年1月
由林崇德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的研究”开题报告会举行。
2004年3月
我校举行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座谈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佘志远、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主任陈之昌,以及教育部社政司领导应邀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我校党委书记陈文博作题为《在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中实现大学转型》的发言。著名学者杨静如、顾明远、刘家和、童庆炳、林崇德、杨耕对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建议。座谈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主持。
2004年4月
2004年附校工作会议召开。校领导陈文博、钟秉林、郑君礼、樊秀萍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人,我校各附校校长、书记、园长,以及会议特邀教育专家顾明远、林崇德、曲恒昌、王本中、朱正威、魏义均、林福智等教授参加会议。
2004年6月
我校心理学院蔡永红撰写的《教师职务绩效——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指导教师林崇德教授)和数学系戴峰博士撰写的《单位球面Sd—1上光滑函数的逼近》(指导教师王昆扬教授)入选2004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6月
我校顾明远、林崇德、瞿林东、李晓西、王宁、童庆炳、韩震7名教授当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2005年1月
学校成立哲学社会科学领导小组。组长为陈文博,副组长为郑师渠、史培军,成员有王宁、王一川、王炳林、李晓西、陈光巨、周作宇、林崇德、郑萼、洪成文、顾明远、童庆炳、韩震、潘耀忠、瞿林东。
2005年4月
学校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座谈会举行。校领导陈文博、郑师渠、呼中陶、樊秀萍,校工会主席王彬等与先进工作者共议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林崇德教授、王梓坤院士、张厚粲教授、龚书铎教授、童庆炳教授、严士健教授、张荟星教授、郝允祥教授、王凤雨教授参加了座谈会。
2006年12月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14项,其中国家重点课题3项。在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申报中,我校以王英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大学创新力评价研究》课题组和以赵秉志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课题组分别中标,获批经费100万元。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申报中,以刘川生为首席专家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课题组和以林崇德教授为首席专家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标准研究”课题组分别获准立项重大课题;在教育部后期资助项目申报中,何兹全先生的“中国中古政治与社会”被批准为重大项目,获批经费20万元。在教育部一般项目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30项,获批经费132万元。在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申报中,我校获准立项15项。
2007年11月
由林崇德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获评优秀项目成果。
2009年2月
学校聘任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童庆炳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原我校资深教授何兹全、陶大镛被聘为荣誉教授。
2009年4月
学校王宁、李晓西、杨耕、林崇德、顾明远、韩震、童庆炳、瞿林东8位教授当选为第二届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其中,顾明远当选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晓西、林崇德、瞿林东分别当选为经济学学部、教育学和心理学学部、历史学学部召集人。
2009年11月
我校教师主编或参编的八种教材入选“2009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分别是:《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赵峥主编)、《微生物学(第三版)》(黄秀梨、辛明秀主编)、《教学论》(裴娣娜主编)、《教育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石中英等)、《公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练修订版)》(李宝元主编)、《国际贸易(第二版)》(赵春明主编)、《发展心理学(第二版)》(林崇德主编)、《心理学基础(第二版)》(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刘儒德等)。
2009年11月
我校资深教授林崇德当选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
2009年12月
学校隆重举行资深教授聘任仪式,顾明远、刘家和、林崇德、童庆炳、王宁、黄会林、瞿林东和王炳照受聘为我校资深教授。校长钟秉林向资深教授颁发了聘书。
2010年5月
北京市第十一届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开幕式在我校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田辉、团市委副书记沈千帆、我校资深教授林崇德等出席开幕式。
2010年7月
黄济先生九十华诞庆典举行。校党委书记刘川生,校长钟秉林,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我校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我校资深教授林崇德先生等出席庆典。
2011年1月
心理学院建院10周年暨建系30周年庆典举行。校领导刘川生、钟秉林、董奇,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厚粲教授,国际心理学联合会副主席张侃教授,我校资深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林崇德,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教授,校友代表、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谢军,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教育与人类发展学院副院长FeliciaL.Wilczenski教授、严文蕃教授及兄弟院系和校友代表等500余人出席。
2011年3月
“朱智贤先生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暨《朱智贤文集》发布会暨智贤楼启用揭牌仪式”举行。连云港市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张光东,我校副校长韩震出席发布会。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我校资深教授林崇德作为朱智贤先生的弟子代表在会上发言,并与张光东共同为启用“智贤楼”揭牌。活动期间还举办了《朱智贤教育文集》发布仪式,并召开了首届“智贤论坛”。
2011年3月
由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董奇、林崇德主持的科技基础性工作重点专项成果“中国6~15岁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评估工具、标准与数据库”和由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承担的863重点项目“面向全球变化的极地环境遥感关键技术与系统研究”、“全球陆表特征参量产品生成与应用研究”两项成果,入选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为主题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2011年7月
2011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举行。校领导刘川生、钟秉林、史培军、王炳林、田辉、郝芳华、曹卫东,资深教授林崇德、黄会林,部分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等出席典礼。
2011年11月
学校举办“教师情怀——与师范生谈如何做老师”林崇德教授专场讲座,400余名免费师范生聆听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