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 机构变更历程

  • 1889年

    京师大学堂于1898年在北京成立,后因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而停办。
  • 1902年

    京师大学堂于1902年恢复并招生。当时设仕学馆和师范管,师范管的专业分为4类:1、中文和外语;2、历史和地理;3、数学、物理;4、化学;动物、植物、矿物等博物。(第2类即地理系的前身。)
  • 1902年

    创立的京师大学堂“第二类”分科演变而来。
  • 1902年

    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在创办之初颁布的《钦定学堂章程》,即设"心理学"为学生的通习科目,此举开我校心理学教学研究的历史先河。
  • 1903年

    《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各类科第一年一概通习心理学,第二年通习应用心理学。
  • 1904年

    京师大学堂博物系
  • 1904年

    在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馆开设的物理学课程
  • 1911年

    创建数学物理部
  • 1912年

    京师大学堂改为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把4类专业改为6部。
  • 1912年

    称北京高师史地部。
  • 1912年

    英语部成立。这是学校外语学科正式建制的开始。
  • 1913年

    英语部首届毕业生17人步出校门。
  • 1915年

    创建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
  • 9月1日1920年

    我校创建心理学实验室,负责人为张耀翔教授。
  • 1921年

    张耀翔在《教育丛刊》上发表心理测量和新法考试的文章,并率先在我校将心理测验列为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 1921年

    中华心理学会成立,张耀翔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兼会刊《心理》杂志编辑部主任。
  • 1月1日1922

    中华心理学会出版会刊《心理》杂志,这是中国第一种心理学杂志。图为张耀翔教授(1893-1964)
  • 1922年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部为系,史地部改为史地系。
  • 1922年

    成立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 1923年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为北京师范大学。
  • 1923年

    国立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 1923年

    正式成立物理系
  • 1928年

    史地分家,各自成为历史系和地理系。
  • 1928年

    史地分家,各自成为历史系和地理系。
  • 1928年

    单独设系。
  • 1928年

    更名为英语系。
  • 2月17日1949年

    北平的和平解放,北平改称北京,学校也相应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改称外语系,内设英语、俄语两个教学组。
  • 1952年

    院系调整,辅仁大学历史系并入。在百年的历史发展中,一批享誉海内外的学者李大钊、钱玄同、邓之诚、王桐龄、方国瑜、朱希祖、张星烺、杨秀峰、楚图南、陈垣、侯外庐、白寿彝、赵光贤、柴德赓、刘启戈、陈正飞、张鸿翔等在此辛勤耕耘过,奠定了北师大历史学科坚实的基础。
  • 1952年

    辅仁大学生物系并入
  • 1952年

    北京师范大学与辅仁大学合并,撤消了外语系改为俄语系。
  • 1952年

    院系调整,原辅仁大学物理系并入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
  • 1952年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教研室、辅仁大学心理系陆续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合并,著名心理学家彭飞教授担任系主任。教育系成立了心理学教研室,郭一岑教授任教研室主任,主要成员有原师大教育系的郭一岑、伍棠隶、朱智贤、尹德新、薛鸿志,来自辅仁大学的林传鼎、谢斯骏、张厚粲,中国人民大学的彭飞、李屏西、孙昌龄、芦玉、章志光等,使我校心理学教师队伍达到20人左右,主要负责教育系学校教育和学前教育两个专业的心理学相关课程和全校各系的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工作。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共同奠定了北师大心理学科日后蓬勃发展的坚实
  • 1953年

    成立政治教育系
  • 1960年

    学校决定恢复英语专业,俄语系再度更名为外语系。
  • 1960年

    教育学系开设了五年制的心理学本科专业,当年成立了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教研室。
  • 1964年

    创建电子专业
  • 1972年

    中日邦交正常化,重建日语专业。
  • 1978年

    教育系心理学专业重新恢复本科招生;
  • 1979-6-1

    经教育部批准,组建哲学系
  • 1980年

    成立的无线电电子学系
  • 1981年

    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心理学系,由彭飞担任第一届系主任,教职员工20多名。
  • 1981年

    心理系获得发展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导师为朱智贤教授,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教育(心理)学博士(林崇德);
  • 1983年

    成立数学与数学教育研究所
  • 1985年

    成立了儿童心理研究所(1987年更名为发展心理研究所)。朱智贤教授担任第一任所长,此后依次为林崇德教授和申继亮教授。同年,朱智贤教授创办《心理发展与教育》刊物,并于1994年被评为中文期刊心理与教育类核心刊物。
  • 1985年

    获得基础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导师为张厚粲教授;
  • 1987年

    创建于计算机专业,
  • 1988年

    政教系并入哲学系
  • 1990年

    获得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导师为冯忠良教授。
  • 1993年

    地理系于1993年改名为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地理专业于1902年招生起,已近100年历史,是全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地理系。)
  • 1994年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
  • 1994年

    中学思想政治课研究中心及《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并入哲学系
  • 1月1日1997年

    为设立的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 1997年

    成立了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董奇教授担任所长。
  • 1998年

    生命科学学院
  • 1998年

    学校院系调整中改名为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11月22日2001年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规划,心理学系、发展心理研究所和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合并成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车宏生教授担任首届院长,2007年9月,许燕教授接任第二届院长。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心理学院,开启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科发展的新篇章。
  • 12月1日2002年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成立。
  • 10月1日2003年

    组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 5月1日2003年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成立
  • 9月1日2003年

    成立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
  • 2003年

    正式成立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 2003年

    成立了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 2004年

    成立数学科学学院
  • 3月1日2006年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与史学研究所合并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