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篇

汪培庄

 

汪培庄,教授。湖北黄冈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历任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广州大学副校长,中国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学会副理事长,《模糊数学》杂志副主编。专于模糊集论与随机落影研究。提出了模糊随落影空间理论的模型和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著有《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合著《可逆马尔可夫过程》。1988年,汪培庄教授指导的几位博士也研制成功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使我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数学科学学院

相关学科

模糊数学

相关事件

1981年6月
校长办公会同意数学系成立4个研究室:(1)代数与数理逻辑研究室,主任为刘绍学;(2)概率与数理统计研究室,主任为严士健;(3)应用数学研究室,主任为汪培庄;(4)中学数学研究室,主任为钟善基。
1985年1月
据统计,我校理科各系(所)1984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311篇(其中国外66篇),撰写并出版科学研究专著18本,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成绩。我校在1984年取得的理科科研成果有许多是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数学系汪培庄副教授的《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一书获得全国优秀科学技术书目纪念奖;化学系刘若庄教授的《化学反应机理及反应途径的量子化学研究》一文,在他1984年年底赴美国夏威夷举行的“太平洋盆地化学联合会”上报告后,得到了国际量子化学研究专家们的很高评价,认为该项研究工作达到了国际水平。我校1984年在应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25项成果中,有15项属于国内首创,其中有4项已申报创造发明奖,有14项已推广应用。天文系郝允祥等人研制的L83型多波段光度计/辐照计、F-DM型辐射计,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等研制的“插接兼容式汉字终端与插接兼容式汉字处理系统”,化学系余尚先、周菊兴等研制的专用不饱和聚酯树脂、BD-3单液型PVA系丝印感光胶,低能所张国良等研制的“氮离子注入提高天然金刚石拉丝模使用寿命技术”等,都已通过了有关部委鉴定,并已投入批量生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5年3月
我校沈小峰和汪培庄合写的论文《模糊数学中的哲学问题初探》获得《哲学研究》(1980—1984年)中青年作者优秀论文三等奖。
1986年5月
由国家教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中,我校有13项科研成果获奖。包括:一等奖1项:卫星遥感信息在山西省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地理系赵济等与北京大学等5所院校合作项目)。二等奖5项:(1)感光性高分子材料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化学系余尚先等);(2)插接兼容技术与插接兼容汉字处理系统(现代化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等);(3)离子注入形成浅结和离子束感生界面混合机理研究(低能核物理研究所王忠烈等);(4)无穷质点马氏过程与q过程研究(数学系严士健等);(5)拓扑代数与模糊数学(数学系汪培庄。该项目由教委协商与川大合项)。优秀科研成果7项:(1)多重傅立叶级数的临界球形Riesz平均(数学系陆善镇);(2)有机反应机理、分子间作用力的量化研究(化学系刘若庄等);(3)纽扣专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化学系周菊兴等);(4)类星体的研究(天文系何香涛等);(5)硅光电池作传感器的光照度计系列(天文系郝允祥等);(6)中国新生代自然环境演变(地理系周廷儒等);(7)核辐照技术及其应用(低能核物理研究所张荫芬等)。这次奖励是教委系统首次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它主要是对1978年以来科研成果的总结。
1986年5月
“模糊数学原理探索讨论班”第一次讨论在我校举行。国防科委副主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我校校长王梓坤教授,党委书记方福康教授及部分校内外专家、教师、研究生参加了讨论会。钱学森在讨论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探索模糊数学原理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我校汪培庄教授在讨论会上作了题为《模糊数学原理探索》的学术报告。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然辩证法通讯》编辑部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我校启功教授在会上提出了语言、书法和绘画中的模糊性问题,方福康教授就科学发展中的精确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意见。
1986年9月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我校增加11位博士生导师和11个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专业。11位博士生导师是:化学系刘伯里、数学系汪培庄、低能所王忠烈、生物系王永潮、外语系郑敏、历史系龚书铎、中文系张紫晨、心理系张厚粲、史学所刘家和、教育系王策三和马列所张静如。11个有硕士授予权的学科专业为:体育理论、遗传学、经济地理、教育技术学、科学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学、教育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语言学和儿童文学。
1987年4月
我校有22名教授获准担任1987—1988年度高等学校接受国内访问学者指导教师,他们是:张静如、李何林、许嘉璐、钟敬文、张紫晨、何兹全、郑敏、朱智贤、黄济、王策三、张厚粲、周廷儒、王永潮、孙儒泳、马本堃、刘绍学、汪培庄、陆善镇、严士健、孙永生、赵祯、刘若庄。
1988年3月
数学系组织召开了国内访问学者导师座谈会。赵桢、汪培庄、严士健、孙永生等教授先后就国内访问学者培养过程中的经验体会、工作成效、存在问题等作了介绍和分析。国家教委教师管理办公室主任宗慎元、高教一处处长舒子佳及在我校师资培训中心培训的同志与导师们座谈。
1988年3月
校长王梓坤、党委书记方福康到数学系听取汪培庄教授关于“模糊信息与人工智能”研究课题的汇报,并观看新近研制成功的“模糊控制器”控制倒摆试验的录像。副校长郝允祥就该课题的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指示。
1988年4月
数学系张洪敏等几位博士生在导师汪培庄教授的指导下,在西安空军工程学院等单位的配合下,首次研制成功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
1988年4月
国家教委科技司司长秦关林、副司长张酉水、科技管理中心和科技司计划处负责人等来我校听取了汪培庄教授关于模糊推理机和专家系统开发工具研究工作的汇报,并对研究方向作了重要的指示。
1988年9月
自然科学处组织召开了部分科技人员座谈会,并举行了颁奖仪式。郝允祥副校长到会,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和奖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是周廷儒的《中国自然环境及其地域分异的综合研究》,获三等奖的是何大澄的《核内DNA病毒在细胞质内的发生》,获四等奖的是汪培庄、罗承忠的《模糊集与系统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的是张静江、王书颖的《位相型图像假彩色货新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是赵济的《农业遥感应用研究——卫星遥感信息在山西农业自然资源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获三等奖的是低能所集体的《医疗用品辐射灭菌消毒》。此外,数学系王伯英、刘绍学,化学系付孝愿、冯文林、金俗谦、于建国、丁燕波、汤定华、刘若庄,天文系童彝、毛信杰,生物系薛绍白、宋平根、郑光美共14人的6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得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11月
我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项,批准18项,批准金额54.4万元。数学系汪培庄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思维决策与机器智能”得到批准,两项课题共获资助金额67万元。
1988年12月
校数学系严士健教授、汪培庄教授、孙永生教授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主编的《世界名人录》第八版。
1990年3月
民盟北师大支部向民盟市委组织部统计上报了民盟同志1989年度获奖情况:白寿彝教授,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汪培庄教授,获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程树礼教授,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张厚粲教授,获中国教育学会成立10周年优秀论文二等奖,与美国德州大学合作研究项目“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认知和语言基础”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基金;钟善基教授,获日本社团法人三大学数学教育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张启元教授,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北京联合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李岫副教授,获北师大“优秀教师”称号;祝鼎民副研究员,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王雅娟副教授,获北师大优秀教学成果奖;丁玥(退休民盟成员),获国家教委颁发的“老有所为精英”奖状。
1990年12月
在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于1990年出版的《世界知识界名人录》(第八版)中,我校数学系数理逻辑专家王世强、代数专家刘绍学、概率论专家严世健、函数逼近论专家孙永生、偏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专家赵镇、模糊数学专家汪培庄七位教授名列其中。
1991年4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思维决策与机器智能”(简称FTM)汇报研讨会在我校结束。项目主持人是我校数学系汪培庄教授,联合参加单位有几十个,参加总人数近200。
1991年12月
由数学系汪培庄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模糊信息处理与机器智能”研究项目汇报会在我校召开,项目所含8个子课题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参加会议。
1992年5月
在我校数学系建立的模糊信息处理和模糊计算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工,校长方福康、副校长吴猛和有关方面的专家、负责人听取汪培庄教授和博士生白明、张民的工作汇报,并参观部分试验成果的演示。
1993年3月
我校共有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人,分别是陶大镛、许嘉璐、何香涛、郑光美、谢军;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7人,分别是启功、王于畊、吴英辅、方福康、张厚粲、汪培庄、陆善镇。